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對韓國(南韓)的訪問,標誌着中國外交戰略的重大轉變,是外交棋盤上的一着妙棋。
自1949年以來,北韓一直是中國歷屆領導人優先訪問的國家。與韓國建交後,中國領導人出訪朝鮮半島仍循「先北後南」次序,以突顯「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因此,習近平此次未訪北韓先訪南韓,特別引人注目。
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上台後,據稱曾多次放風要求訪華,但一直未獲正面回應。金正恩30歲生日,中方無任何表示。現在看到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親切會晤,金正恩內心當然不是滋味。
習強調對兩韓公正 不再偏袒
更令金氏難以容忍的是,習近平在首爾強調,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秉持客觀公正立場。雙方還就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等議題達成共識。
「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意味着今後在朝鮮半島的爭議中,北京不會再偏袒平壤,中國與北韓的特殊關係將成為歷史。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更是直接針對揮舞核彈、耀武揚威的金氏政權。難怪金正恩恨得咬牙切齒,竟在習近平訪韓期間,親自指揮陸海空軍聯合演習。
其實,中方這樣做也是被逼出來的。在無核化問題上,平壤當局反覆無常,對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高興就參加,不高興就退出,一點也不給「大哥」面子。北韓的最終目的是要是自抬身價,與美國直接談判。北韓還不斷挑起事端,甚至單方面宣布停戰協定無效。為維繫所謂傳統友誼,北京一再忍讓,形同被平壤牽着鼻子走。
另外,北京此舉也是為了因應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美國在插手南海爭端的同時,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衞權。華府還企圖把日韓拉在一起,在東北亞組成美日韓聯盟,名義上是針對北韓核威脅,實際上矛頭直指中國。加上日本近期頻頻製造事端,首相安倍帶頭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還破壞「河野談話」精神,否認強迫慰安婦作性奴的醜惡歷史。這一切都傷害了中韓等亞洲國家的民族自尊心。
拉攏韓國抗日兼牽制美朝
在此情况下,對中國來說,與韓國發展關係就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韓國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中韓聯合聲明上雖無反對日本解禁自衞權的條文,但雙方同意共同舉行「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朝鮮半島擺脫日本殖民統治70周年活動」。聯合聲明的附件也表明「雙方有關機構會就『慰安婦』問題開展共同研究」。
至此,中國和北韓維繫60多年的特殊關係走向終點了。卸掉了這個包袱,中國的東北亞戰略將更具靈活性,處理對美關係也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舉在國內擁有堅實的民意基礎。中國民眾早就對北韓當局極為不滿,而近期發生的兩件事把這種不滿推向新的高峰。
前蘇密檔揭密韓戰惹國人不滿
第一件事,俄羅斯早前解密前蘇聯的韓戰檔案,顯示當年是北韓領袖金日成主動挑動戰爭,為「解放南方」,他多次訪蘇密晤斯大林,商訂南進計劃。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層一直被蒙在鼓裏,最後為顧全大局同意出兵抗美援朝,逾18萬志願軍官兵戰死沙場。
第二件事,不久前韓國當局把400多具志願軍官兵的遺骸歸還中國。內地電視台直播了有關場面,迎靈志願軍親屬的遭遇催人淚下,父輩陣亡時他們最多只十幾歲,有些還是遺腹子,如今皆已滿頭白髮,苦苦等待了60多年,迎來的卻是一堆堆白骨。勇士們浴血奮戰保衞的卻是一個三代世襲的封建王朝,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個政權對中國軍民的付出毫不感恩。
事實上,中國民眾早就對「中朝友誼牢不可破」一類說法嗤之以鼻。令人欣慰的是,不堪回首的一頁終於翻過去了。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自1949年以來,北韓一直是中國歷屆領導人優先訪問的國家。與韓國建交後,中國領導人出訪朝鮮半島仍循「先北後南」次序,以突顯「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因此,習近平此次未訪北韓先訪南韓,特別引人注目。
北韓最高領袖金正恩上台後,據稱曾多次放風要求訪華,但一直未獲正面回應。金正恩30歲生日,中方無任何表示。現在看到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親切會晤,金正恩內心當然不是滋味。
習強調對兩韓公正 不再偏袒
更令金氏難以容忍的是,習近平在首爾強調,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秉持客觀公正立場。雙方還就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等議題達成共識。
「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意味着今後在朝鮮半島的爭議中,北京不會再偏袒平壤,中國與北韓的特殊關係將成為歷史。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更是直接針對揮舞核彈、耀武揚威的金氏政權。難怪金正恩恨得咬牙切齒,竟在習近平訪韓期間,親自指揮陸海空軍聯合演習。
其實,中方這樣做也是被逼出來的。在無核化問題上,平壤當局反覆無常,對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高興就參加,不高興就退出,一點也不給「大哥」面子。北韓的最終目的是要是自抬身價,與美國直接談判。北韓還不斷挑起事端,甚至單方面宣布停戰協定無效。為維繫所謂傳統友誼,北京一再忍讓,形同被平壤牽着鼻子走。
另外,北京此舉也是為了因應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美國在插手南海爭端的同時,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衞權。華府還企圖把日韓拉在一起,在東北亞組成美日韓聯盟,名義上是針對北韓核威脅,實際上矛頭直指中國。加上日本近期頻頻製造事端,首相安倍帶頭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還破壞「河野談話」精神,否認強迫慰安婦作性奴的醜惡歷史。這一切都傷害了中韓等亞洲國家的民族自尊心。
拉攏韓國抗日兼牽制美朝
在此情况下,對中國來說,與韓國發展關係就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韓國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中韓聯合聲明上雖無反對日本解禁自衞權的條文,但雙方同意共同舉行「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朝鮮半島擺脫日本殖民統治70周年活動」。聯合聲明的附件也表明「雙方有關機構會就『慰安婦』問題開展共同研究」。
至此,中國和北韓維繫60多年的特殊關係走向終點了。卸掉了這個包袱,中國的東北亞戰略將更具靈活性,處理對美關係也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舉在國內擁有堅實的民意基礎。中國民眾早就對北韓當局極為不滿,而近期發生的兩件事把這種不滿推向新的高峰。
前蘇密檔揭密韓戰惹國人不滿
第一件事,俄羅斯早前解密前蘇聯的韓戰檔案,顯示當年是北韓領袖金日成主動挑動戰爭,為「解放南方」,他多次訪蘇密晤斯大林,商訂南進計劃。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層一直被蒙在鼓裏,最後為顧全大局同意出兵抗美援朝,逾18萬志願軍官兵戰死沙場。
第二件事,不久前韓國當局把400多具志願軍官兵的遺骸歸還中國。內地電視台直播了有關場面,迎靈志願軍親屬的遭遇催人淚下,父輩陣亡時他們最多只十幾歲,有些還是遺腹子,如今皆已滿頭白髮,苦苦等待了60多年,迎來的卻是一堆堆白骨。勇士們浴血奮戰保衞的卻是一個三代世襲的封建王朝,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個政權對中國軍民的付出毫不感恩。
事實上,中國民眾早就對「中朝友誼牢不可破」一類說法嗤之以鼻。令人欣慰的是,不堪回首的一頁終於翻過去了。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