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審計報告質疑房屋署未來10年公屋興建量未能達標,房屋署內部估算至2020年,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可能由3年延長至5年,立法會帳委會今日公布報告,料會表明對房委會和房署沒有足夠土地興建公屋、沒盡量合理運用公共房屋資源,以及未能確保適時穩定提供新公屋單位,表示「極度關注」,促請政府在房屋政策上不要再搖擺不定。
對於政府在2012/13年度至2021/2022年度的10年,政府只能物色興建17.9萬個公屋單位的土地,被指未能達至20萬公屋建屋量;以及過去13年,房委會將24幅公屋重建用地交還政府,以交換需一段時間才可發展的用地,令公屋供應長時間延誤,據悉,帳委會成員對此問題用字較重,報告將表明對情况「極度遺憾和震驚」。
不參考輪候時間計需求「不可接受」
據了解,帳委會對於房署於2012/13年度起,不再使用統計模式評估所需的公屋建屋量,令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約3年,而在不參考平均輪候時間下,推算公私營房屋長遠需求,帳委會對此深表不滿,認為「不可接受」。至於房委會的財政問題,帳委會亦表明極度關注,擔心房委會沒足夠資金支持未來10年的建屋計劃。
對於政府在2012/13年度至2021/2022年度的10年,政府只能物色興建17.9萬個公屋單位的土地,被指未能達至20萬公屋建屋量;以及過去13年,房委會將24幅公屋重建用地交還政府,以交換需一段時間才可發展的用地,令公屋供應長時間延誤,據悉,帳委會成員對此問題用字較重,報告將表明對情况「極度遺憾和震驚」。
不參考輪候時間計需求「不可接受」
據了解,帳委會對於房署於2012/13年度起,不再使用統計模式評估所需的公屋建屋量,令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約3年,而在不參考平均輪候時間下,推算公私營房屋長遠需求,帳委會對此深表不滿,認為「不可接受」。至於房委會的財政問題,帳委會亦表明極度關注,擔心房委會沒足夠資金支持未來10年的建屋計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