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家長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充當「電子奶嘴」成為趨勢,衛生署一個小組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訪問逾1400名學前兒童的家長,發現半數兒童8個月大前已看電視、不足1歲半已開始玩平板電腦,但不足一成半家長會陪伴在旁。醫生警告,兒童每日玩手機、電腦多於兩小時,超重風險可較其他同齡童高一倍,過早使用電子產品更令可嬰兒語言發展遲緩,建議兩歲以下應避免有「屏幕時間」,以免過早依賴。
家長少在旁陪伴
衛生署去年12月成立「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小組去年12月及今年1月以問卷形式訪問逾4300名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當中有1428人是學前兒童(即6歲以下)家長。結果顯示學前兒童開始看電視的年齡中位數為8個月,而首次接觸平板電腦的中位數為16個月,即有半數幼童不足歲半已懂用平板電腦,甚至早於首次接觸電腦的年齡中位數24個月,至於首次接觸影碟機年齡為10個月。
一個月大已接觸電子產品
調查又發現,有一個月大或以下的嬰兒已接觸以上4項電子產品;而大部分家長未必陪伴子女用電子產品,經常陪學前子女使用平板電腦者只佔14%,陪同使用電腦則佔12%。
中小學生方面,兩成中小學生每日花超過3小時上網,有兩成受訪者會向家人、朋友或教師隱瞞上網時間,六成半的中小學生家長稱經常因上網及使用電子產品問題與子女爭執。半數中小學生稱因上網而減少睡眠時間,亦有45%受訪者因此影響學業。
玩機多吃零食少運動致肥
小組召集人、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表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易致多種風險,例如兒童用電子產品時經常吃零食,體能活動較少,每日玩多於2小時的致胖風險可較其他同齡童高一倍;過早接觸電子產品亦影響眼睛、聽覺及肌肉骨骼發展,心理方面則會影響認知及學習能力,並容易成癮。
阻語言發展 兩歲以下避用
鍾偉雄認為,小孩子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成全球趨勢,但提醒家長切勿把電子產品當作「電子奶嘴」,若每當孩子哭喊或發脾氣便以此安撫,間接鼓勵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易成依賴。
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曾雯清醫生表示,嬰幼兒需要與父母互動交流,一個月大的嬰兒觀看屏幕畫面只能感受光影,不了解內容,過早使用電子產品甚至會令其語言發展遲緩、社交能力及專注力下降,因此建議兩歲以下幼兒應避免接觸電子產品。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