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癌婦縫彩袋療傷創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8日 22:35
2014年07月08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色彩繽紛的袋子上,人物都掛着燦爛笑容,細心一看,袋子不但設計獨特,更訴說一個個故事。這些充滿快樂因子的袋,不是出自設計名人之手,而是由努力抗癌的基層婦Helen縫製。原為家庭主婦的她,數年前確診患癌,漫長的化療令她身心受盡折磨,但仍積極迎戰病魔,藉着縫製布偶分散痛苦。想不到一針一線不但帶走病痛,更挑起她潛藏已久的設計細胞,更開心創業。這些100%香港製造、讓人看了會笑的彩色袋子大受客人歡迎,Helen靠一雙巧手掙錢供子女上大學,更成為家庭經濟支柱。


金融風暴丈夫患病連番打擊

年逾五旬的莫綺琼(Helen),年幼時家境清貧,讀書至初中便輟學,在家中幫母親縫衣掙錢餬口,婚後全職照顧一對子女,閒時當義工,一家四口樂也融融。惟九七金融風暴打擊,一家由私人屋苑遷至公屋,丈夫又確診遺傳性眼疾,視力逐漸衰退。Helen因家庭困境終日悶悶不樂,5年前她更確診子宮頸癌,噩耗令她頓感徬徨沮喪。


「我當時不停責罵丈夫,因覺得是他增加我的生活壓力而患癌!」今天的Helen已能笑着回憶確診一刻,自稱當時嚇得頓失理智,把一切責任推卸給丈夫。但本性樂觀的她迅速整理情緒,「與其埋怨,不如積極面對」,決定向癌魔宣戰。


女兒生活片段成靈感來源

化療令Helen飽受痛苦,食慾不振又行動不便,百無聊賴的她清理封塵已久的衣車時,一時技癢開始縫製布偶,後來發現把精神投放在縫製手工上,時間過得有意義而快樂,「我發現車衣時好開心,不覺自己有病」。於是她收集家中的破衣爛布,左拼右砌縫製不同類型的布偶,又幫子女造筆袋、飯盒袋等。


好學的Helen為令作品進步,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她學習上網,觀看別人作品,模仿對方的設計風格。為設計出可愛的布偶,她絞盡腦汁,最後拿出女兒嬰兒時期的照片,對着縫製,「當時的女兒頭圓碌碌,笑得好傻,我見到都開心,於是照着將女兒的笑容放在布偶上」,Helen以幸福笑容憶述創造布偶的過程。


Helen逐漸設計出不同類型作品,除了衣服和頸巾,還有不同大小袋,每個的間格和設計都是她「一腳踢」,更令人讚歎的是每個袋都有獨特故事。Helen說,家人就是她的生活和生命,「家人開心我就滿足」,當中與女兒的生活片段更成為她的創作靈感,以針線將回憶寫在一個個獨一無二的袋上,與人分享其愉快的家庭生活。


fb宣傳大獲好評 收入撐起一家

Helen精湛的手工品得到各方好友讚賞,更獲社區中心邀請到旗下小商店擺賣。從未試過售賣手工品的她,胡亂替作品打了價,戰戰兢兢的擺檔,想不到大受歡迎,迅速沽清,「原來我的作品有人要,有人買」。Helen雀躍地表示沒想到作品會得到別人認同,回想當時情况仍令她大感興奮。


到社區中心擺檔增加了她的信心,亦燃起她售賣手工品養家的念頭,不但叫女兒教她使用facebook宣傳,更向朋友打聽香港有什麼地方可擺檔。患癌前的她足不出戶,但為開檔,Helen走遍港九新界。


Helen的作品得到熱烈支持,其袋子每個售價由三數百元至近千元,每到之處作品均迅速被搶購一空,隨着丈夫視力衰弱,失去工作能力,月入過萬的她現成為家庭經濟支柱,掙錢供一對子女上大學,兒子更於去年畢業投身社會。人們總讚揚Helen以雙手撐起整個家,但她幽默地表示,患病時家人用盡積蓄,購買昂貴的藥物給她補身,是她「食窮」這個家,現在是「還債」而已,非但不需要稱讚,反多謝家人陪伴她渡過病患難關,又支持她實現創業夢。


明報記者 曾映妹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