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昨日跌5點,收報23,540點,成交金額482億元。美股上周五國慶假期休市,亞太區昨日缺乏方向,恒指創年內新高後出現3連陰,成交額亦日漸縮減,宏觀來看似乎不妙,但實際上港股只是由向上突破當日的雞犬皆升,變為較正常的板塊輪動,而下跌的股份並不似轉弱,筆者還是傾向看好,大市料有5%至10%的升幅。當然,美國經濟動力明顯增強,加息始終是亞太區投資者心中的一條刺,故資金重回新經濟動力股的趨勢逐漸成型,醫藥股見蠢蠢欲動。
板塊輪動 強勢股調整後低吸
恒指早市曾跌約百點,主要受到近期強勢的騰訊(0700)及濠賭股拖累。若這些先行部隊轉弱,市場又缺乏其他亮點支撐,再配合大市交投淡靜,後市便值得憂慮;然而科網、濠賭、建材、資源以至個別內房轉弱見整固,但新能源環保龍頭的光大國際(0257)、保利協鑫(3800)均見強勢,分別升2.5%及3.7%,同時高鐵股又異軍突起,南車(1766)及北車(6199)分別升4.5%及7.4%,又有本欄上周推介的港交所(0388)爆升逾3%撐指數,格局呈板塊輪動和好消息反應正面,整體成交雖減少但還是市底不俗,而強勢股調整過後更可低吸。
論宏觀條件,暫時尚未看到中央明確的刺激立場,而匯豐指佔中成港股隱憂,這並非毫無道理,加上美國經濟動力強勁,一旦7月份數據更上一層樓,耶倫會否在8月舉行的Jackson Hole央行年會改口風亦屬未知數,買盤難免高位見猶豫。筆者覺得後兩點已為市場所知,就算未充分反映亦不用過度擔心,反而中國對增長的着緊程度有強化迹象。剛公布的5月份外匯佔款僅3.6億元(人民幣.下同),若日前內地傳媒指6月份存款急增達3萬億元屬實,這意味若非央行主動提供流動性,便是6月份有大量熱錢湧入,又或是兩者結合,均利好後市。
內地流動性充裕 助企業去槓桿
感覺上,「寬貨幣、緊信用」政策將是下半年的主調,既保持流動性充裕,信貸投放則偏向嚴格限制,底線則是不能讓呆壞帳飈升。上半年已基本上解決了商品融資、表外轉回表內的工作亦已七七八八,人行應已摸清了金融風險,當中的呆壞帳暫不會顯現。下一階段的工作可能是做好股市。
A股熊絕全球股市,IPO再度重啟料會帶來壓力,估計下半年約100隻股份上市,平均每周4隻,融資額約1000億元。暫時來看,再開閘與此前的分別在於人為壓低招股價,短期效果是二級市場受壓;但當供應源源不絕,套現換買新股的熱漸必會減退,同時當局肯定會以寬鬆流動性來推動股市向好,讓具活力的企業籌集資金、負債高的配股減壓創造條件,以較為舒服的方式去槓桿。
上證指近日亦好像有點異動,但仍有待突破6月甚至4月高位來確認,事關金融海嘯後A股持續一浪低於一浪,若能扭轉這個形態,可有效提振投資者信心,令大家確信最壞時刻已過。
上證指倘扭轉跌勢 提振投資者信心
當然,宏觀變數始終較大,故資金近日的策略,若非低殘版塊便是動力股,繼科網、濠賭、環保新能源後,醫藥股亦見向上突破的迹象。若對舊經濟股缺乏信心,可考慮換馬。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