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鐵老大」終分電商一杯羹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8日 06:35
2014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據報道,中國快遞協會將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合作,在京、滬、廣、深四地為快遞業訂製首批3對6列電商快遞班列,其中首對於7月1日已在滬深之間運行,另兩對開通時間正在加緊商定。


據統計,2013年全國快遞企業完成業務92億件,市場規模升至世界第二,同比增速逾60%。電商的繁榮是推動快遞業務激增的主要動力,「雙十一」就是最好例證。去年11月初,快遞行業嚴陣以待,國家郵政局還特地為此召開全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當時有預測稱,「雙十一」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業務量將超過3.23億件,其中最高日處理量或破7000萬件,日均超過5300萬件,而此前當年全行業日均處理量為2500萬件。


鐵路送快遞 具成本優勢

但在這場快遞盛宴中,被稱「鐵老大」的鐵路系統卻缺席。目前快遞運輸方式以公路和航空為主,鐵路佔不足1%。與此同時,鐵路貨運業務正處低迷期。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6.7%,但其中鐵路貨量下降3%,明顯不及公路和水路。可見,參與電商快遞將有助於提振鐵路貨運業務。


站在快遞公司角度看,鐵路亦是稀缺資源。改革開放初期,曾有人專靠「販車皮」(倒賣火車運輸指標)起家。事過境遷,資源價值並沒有改變。首先,中國幅員遼闊,沒有通路無法實現貿易;其次,幹線運輸借助公共資源,可憑規模化優勢降低運輸成本,更省卻自行搭建網絡的繁瑣;再次,相比於飛機和汽車,火車運輸安全性、準點率更有保障,且運量調整也較靈活。


惟看似「郎有情、妾有意」,鐵路系統市場化程度卻偏低,遲遲未有主動開發商機,對部分快遞商的「橄欖枝」也反應淡漠。如今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此次切入電商快遞列車就是看中了O2O(Online to Offline)這個熱點。


一直以來,對於O2O這種商業模式,有人關心「Offline」、有人關心「Online」,但鮮有人關心中間那個「to」。實際上沒有這個「to」,兩個「O」難以互聯,更別談形成閉環、實現盈利。


重視O2O連接 把握商機

而「to」與運輸系統密不可分:或是人的運輸,把網絡用戶吸引到實體店中消費;或是把網絡上訂購的貨物運送到客戶手中,無論如何,都離不開交運系統的參與。對所有的運輸形態而言,抓住這個機會,就是「to」;抓不住機會,就是「2」(北方方言「二」有「傻」的意思)。顯然,在運輸需求面前,鐵總已經「二」了好久,如今幡然醒悟,希望早日實現「to」。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