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家聰﹕散戶難贏大市 最好買盈富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6日 06:35
2014年07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很多人坐的士時,會聽到的士司機大談投資股市的消息和心得,又或聽到他「哭股喪」。其實,的士司機和一般人一樣,能打敗股市者寥寥無幾,而大部分投資者都以為可以容易找到心水股,可能簡簡單單的去買盈富基金(2800),反而能夠跑贏市面不少投資基金。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說,雖然自己的研究和專業是周期理論,但要成功捕捉轉角市也常是失敗居多,更遑論自己是股市專家。


投資者難捕捉轉角市

羅家聰指出,「簡單的見好唱好,見淡唱淡,因趨勢通常都會持續一段時間,反而容易估中,但捕捉轉角市則不同,很容易會猜早了,太遲確認又不成,所以應用周期去投資不容易。」他指出,很多投資者身在市場之中,是不會知道何時會轉角,而看圖表在事後很容易解釋,但實際操作則會十分困難。


「以個人來說是較喜歡投資在指數產品,因不相信會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好的投資機會,如要找得到,就必需要研究和下一番苦功,所花時間和成本將會很大。」


羅家聰指出,有些大行會請半個足球場那麼多的分析員回來研究不同的股份,而一般人的個人能力相當有限,既不能全面取得各項資料,更不可能和管理班子接觸,又不能參觀廠房等等。


買盈富如買一籃子股票

「散戶的優勢是可以買一籃子股票的方式來作投資,買指數產品如盈富就最好了,因為其成分股會按機制不斷將不好的公司換走,而會換入更好的公司,這比投資者自己的選擇會優勝很多。」


「盈富還有息派,而與之掛鈎的恒生指數,與香港的經濟周期有密切關係,事實上恒指的按年變化,與兩個季度後的香港GDP按年變化相比具高度一致性。可以這樣說,如恒指大升,之後的GDP也多會大升。」


長線持指數產品 表現不俗兼收息

他又認為,散戶除可買盈富外,另一優勢是可在認識歷史和長線的因素後找一些個人心水的類別來長期持有,這樣做會比基金有更大的優勢。「因為基金要有表現,不能長期持有下跌的股份(當然極少數是例外),但散戶卻可以如一些婆婆般買了股票後當作忘了,不知放到哪裏去了,隔了一段長時間後就可能升幅不少,但這種投資方式在基金是不可能發生的。」


羅又指散戶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可以什麼都不做,如看跌,就不投資,但基金有操作的限制,不能不做,就造成了市况不佳仍要入市而造成劣勢了。


「長線持有指數產品的表現其實並不差,而且還有息可收,當然有部分股票表現比指數為佳,但更多的是表現比指數為差,平均來說,都是比指數差,如你炒周期股,好像可高沽低買,但這樣做要對宏觀經濟很能了解,而一般投資者會選擇慨念/供求,公司的本質等因素來作選股,又或看重GDP上落、通脹、息口、匯價等等來作周期性的炒作,難度十分高。」


預測股市 多留意領先指標

「當然,如能如有能力去掌握對炒股很有幫助,因周期性很多時都會壓倒趨勢,如美股在一個長時間的長落可長達十多二十年,在其他歷史較久的市場大部分都是十多二十年一個周期,如台股/日股和法股等,往往只有大型的上落市而沒有突破,要應用周期性的策略來處理。」


羅又指出,很多人用經濟指標來猜測股市,但不少屬滯後指標如失業率,較貼市則有如PMI,往往與大市接近同步,時差大慨只有一至兩個月之間。


「要預測股市,其實要多留意領先指標,如看到一籃子的領先指標不佳,就應離場,如看到指標由極差而轉佳,就應入市。」


哪些是較可靠的領先指標?「一是長短債息差的變化,二是樓市往往會比股市先行。現在的情况是香港樓市不看好,估計恒指會再升一點就會開始轉淡了。」


黃國英﹕的士司機老化 生意難做的士牌其實是一種投資工具,既可炒升值,又可收租,而近年的士牌升值幅度不遜於樓市(見圖)。的士剛又再加價,那的士牌價會否又再飈升?又可否從的士牌的投資得到分析經濟的啟示?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他很多時會乘的士,在和司機交談中,司機覺得的士牌是不會再升了,這並不關聯到自由行減少的問題。


「的士牌價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利息影響了的士牌的收租回報的要求,也影響了借錢買的士牌的負擔,現在利息應不會再下降而只會向上升,除非其他的投資回報率更低,否則是不會吸引到投資者的興趣。」


「現在的士的牌回報率是兩厘多一點,和收租差不多,的士牌通常是比樓宇的回報低一些,因樓宇很多時有空置和其他的情况,以致投資樓宇的風險是比的士為大,的士如驗車等等的因素通常已是標準化,但樓宇就相對有其他的風險如保養和找不到租客等因素,所以要求的報回率會較高。另外,樓宇的租約以年月來計算,而的士則以日來計,的士的收租穩定性是遠勝於樓宇的。」


黃國英指出,剛剛的士加了價,但的士司機仍覺牌價不能升,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最低工資的關係,令很多人不再想做的士司機,因為駕的士是辛苦和緊張的,一方面要留意路面的情况,又難去廁所,香港治安雖算好,但有時可能為了看球賽而不能或不敢駕車,要長時間挺直腰骨坐等等,因此並不算是好條件的工作行業,而最低工資的出現令年輕人卻步入行做的士司機,所以現在的司機多為「亞叔」。「我曾坐過一個的士司機已年屆八十,這是我的個人紀錄,但說明是少了人入行,而現職者就愈趨老化。」


中小企面對請人難困局

「影響的士牌的第二個因素是可否多收租,要看多少人去租,和租車的收入是否吸引,當其他的行業也有相若的人工時,就有很多人不想去做的士司機了,因此的士空置的問題比以往是嚴重了,這便會不利的士牌收租,不利牌價上升。」黃國英認為,一個行業如少了人工作,則人工會上升,這便有壓力令的士牌收少一些租金,除非可以的士再加價,但又出現了另一個困局,是乘客是否再願意繼續付出更多去搭的士呢?


「其實的士司機出現人手短缺,可引伸至其他行業,我有朋友從前是做中式酒樓的,因為業主加租而結業,現在想再做則不考慮再做中式酒樓,因難請人,員工要求多,再做也只想做私房菜,因可不用請收銀員,不用請侍應等等。」


黃說,因為香港的人力資源已開始變得太貴了,有很多生意都給連鎖集團壟斷,因為大集團能令人較有信心,不會突然結業,所以較易請人,這進而令中小企難於發展,故此連鎖公司就會有較大的優勢。「再引伸下去,業主也沒有以往那麼風光了,中小企不成氣候,給連鎖集團壟斷,其議價能力也會比中小企更大,業主的議租優勢就會下降。」


「我認為,中小企的消失並非因自由行,而是工資上升令請人困難,中小企會有較多繁瑣的工作,辛苦度比大集團高,而風險也高,因此中小企的困局和的士是雷同的,現在沒有了薪金的調節,在生意低潮時沒有了壓縮工資的彈性,對手(連鎖集團)又不斷壯大,因為集團經營擁有採購上的優勢,除非能自創價值,質素比其他的突出,從而令售價比其他競爭者高,但這樣卻是很難做得到,大集團壯大,中小企萎縮,生意難做。」「有一種說法,做不成大生意,可轉做個人化的小眾消費生意,但這只能服務很少數的人,難以做強做大,往往收入只是如打工差不多。就如做私房菜,做到如何好口碑,也往往只做到『只此一家』,開分店也難」。不過,黃國英認為如發覺生意難做,市場上不能擊敗對手如連鎖食肆時,倒不如轉為「投靠」對手,去買對手的股票好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 《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羅家聰、劉羽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