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成未成年者曾賭波 部分經馬會網站下注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4日 21:35
2014年07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盃引起賭波的關注,有調查發現一成未成年人士曾賭波,而在逾百名過去一年曾賭波的青少年當中,有36%是透過馬會網站、手機程式(App)、投注站等不同渠道下注。明光社批評馬會投注站以透明玻璃設計,廣告又巨大,吸引青少年賭波,要求馬會嚴控其網站及手機程式。


馬會﹕致力防未成年投注

馬會回應指出,一直防止未成年人士參與投注,提醒使用人士必須年滿18歲,而且規定登記用戶必須通過「雙重核對登入方式」,方能使用馬會網上服務,防止他人冒用。


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和明光社於今年5至6月,通過學校及街頭訪問向5676人進行問卷調查,七成人是17歲或以下的青年,當中一成曾參與賭波。


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波的123名17歲以下青少年當中,有36%透過馬會網站、手機程式、投注站下注,16%透過外圍下注,並有24%找人代下注;另有18%試過借錢。


日花21小時賭波

32歲的阿健16歲時已接觸賭博,一開始只是和朋友「打牙骱戰」,猜測當時世界盃的賽果。升上大學後,他開始「賭波變正職,讀書反而變課外活動」,最初可靠做暑期工還債,但之後接觸賭博網站及相關手機程式,投注世界各地的賽事,每日花21小時於賭波之上,更愈賭愈大,債務影響家庭生活。現時他已戒賭,但自己不會攜帶手機,以免再接觸手機賭博程式。


現年36歲的阿東早於12歲時已透過父母代為下注。2003年賭波合法後,他曾試過24小時逗留在網吧,租用4部電腦觀看直播賽事、閱讀賭波資訊及落注。他透過馬會和外圍「搏殺」,輸光後借錢繼續賭,最高峰欠債達五六十萬元。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批評,投注站以玻璃設計、廣告巨大,吸引青少年賭波,「網上落注只需一部手機,即時透過馬會或外圍落注」。他建議馬會嚴格控制其手機程式和網站,要規定使用者頻繁更改密碼。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