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永鈞﹕中美交換銀行資料 對誰有利?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4日 06:35
2014年07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中美兩國簽了銀行帳戶信息交換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將向美國政府提供美國公民在中國金融機構的帳戶資料。作為回報,美國亦會向中方提供中國公民在美國的帳戶資料。在雙方對等情况下,這份互惠互利的協議締造近來少見的中美雙贏局面。


美國政府一向飽受國民逃稅之苦。逃稅令美國每年損失高達1萬億美元。為追回稅款,不惜向一名瑞士銀行的前僱員以高價購買盜取自瑞士銀行的美國公民帳戶資料。美國政府取得資料的手段雖然違法,卻毫不猶豫地以此作為追稅手段,可見逃稅所帶來的損失何等驚人。


美追稅款 瑞士棄保密政策

在美國的壓力和步步進逼下,瑞士銀行放棄了堅持近300年的保密政策,令美國成功追回大量稅款。當美國成功地瓦解瑞士銀行的保密政策後,中國就成了美國海外追稅的下一個目標。


美國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加上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美國借助中國之處甚多,以霸王硬上弓方式對付中國顯然不合適。然而,中國本身亦飽受貪官挾帶私逃及「裸官」資產轉移所帶來的損失,因此便以提供中國公民在美帳戶資料作為利誘中方合作的手段。


至於中國,則更為協議的簽署而感到高興。自經濟改革開放後,官場便貪腐成風。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驚人。根據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學者的研究顯示,2012年,貪腐為中國造成了約4.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損失,約佔當年GDP的8%。以中國13億人口計,若把損失金額按人頭攤分,單是2012年,每人就已損失約3200元。對不少內地人來說,這相當於他們一個月的薪酬。因此,追回損失的贓款就成了領導人所重視的事。


有人說,協議簽署並不能完全遏制貪官,因他們可把資產轉移至其他國家。這個說法無疑是對的,但美國是中國貪官轉移資產的一個熱門國家。隨着加拿大停止接受投資移民申請,以及美國直接向中國提供公民在美帳戶資料,令貪官飽受驚嚇之餘,亦因可選擇的國家數目減少,導致資產轉移較以前困難。中國政府亦可憑美國所提供的資料追回一筆數目極其可觀的贓款,所以簽署協議的正面作用絕不可低估。


簽約阻嚇貪官轉移資產

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美國來說,這份協議所撈到的經濟利益絕對勝過大多數的商貿協議。協議的簽署反映了中美兩國雖視彼此為競爭對手,卻也存有相當大的合作空間。兩國如非直接侵犯及損害到彼此間的核心利益,決不會撕破臉皮。


作者簡介﹕自由撰稿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