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358點,收報23,549點,成交金額733億元。下半年首個交易日急升兼創年內新高且成交配合,再加上有金管局出手接熱錢的背景,很有資金東來的味道,而市况表現得亦似模似樣,整個亞太區股市均強勢,上半年落後的港韓股市表現尤佳,資金側重於大型股之餘,弱勢多時的內房、資源、建材飈升,而科技、環保、醫藥等動力板塊又繼續上揚,已很久未見過如此全面之升勢。以圖論勢,恒指昨徹底向上突破,未知是熱錢湧入還是靠邊站的終等到突破,全日買盤均源源不絕,只屬假突破的機會較微。這一刻不同板塊短線均有上升動力,當中內房股比較值博。
估值低 已反映銷售放緩因素
說內房之前先說本地地產股。今年上半年獲得重估,原因眾多。首先,估值已處於多年低位,以新地(0016)為例,市帳率低見0.72倍,是過去10年的低位,某程度上已反映了不利因素,諸如加息預期、政策風險、銷售疲弱等;第二,樓價略為調整後未見進一步大跌,而新盤以貼近二手市場價的話,銷售情况亦見理想,及至政府放寬辣招,一下子便由價量齊跌轉為齊升,樓價指數距高位僅一步之遙,於是地產股由3月起便持續上揚。
內房股能否走上本地地產股重估之路?筆者認為兩者有別,但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論估值,絕大多數內房股市帳率均處於長期最低位,無論是中國海外(0688)還是華潤置地(1109),市帳率均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11年全行業接近崩潰時的水平,相信已頗能反映悲觀看法,如銷售疲弱、樓價受壓,甚至全行業進入漫長下跌周期。
恒大碧桂園增速保持50%
第二,以全國來看,銷售數字確實不太理想,今年1月至5月,全國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10.2%,至1.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期新建住宅開工面積亦按年跌18.6%,反映開發商信心不足,甚至看淡中長期前景。但要注意的是,中國是一個極巨大的市場,宏觀數字欠佳下,還是有很多開發商表現亮麗。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截至6月30日,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53家,其中萬科已達千億元,綠地、恒大(3333)、保利、碧桂園(2007)、中國海外和萬達等企業則超過了500億元,恒大和碧桂園更保持了超過50%的同比增速。下半年情况當然難料,但至少實際情况,較投資者的觀感為佳。
政策偏好 料釋放購買力
第三,政策偏好亦逐漸成真。繼呼和浩特後,濟南亦正研究取消限購,而中央和住建部並未有反對,正式落實地方政策因地制宜的方針。當然,取消限購令的助益存疑,但地方由需要遮遮掩掩(例如瀋陽仍要堅稱維持限購,只是由每住戶限購兩套改為每名住戶限購兩套,即3人家庭由可買2套變為6套!)變為明刀明槍取消,說明中央對樓市的態度已發生微妙變化,而《人民日報》6月中一篇社論亦告誡外國投資銀行、投機客以及國內房地產開發商不要對樓市持過度悲觀看法。一旦民眾發覺政策有變,由調控變雙向調控,再逐漸側重保底甚至刺激銷售,上半年積壓的購買力、觀望多時的準買家的取態就會發生激烈變化。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