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參考外國 推動公私營合作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3日 06:35
2014年07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曾雅君指出,《房地產業2020:建構未來》報告除勾劃出一系列房產新趨勢,也提及如何推動房地產業的因素,包括商界的資本及能力、如何更好地利用建造業專才及技術、以及如何控制長遠發展項目的風險。


「公私營合作,會更有利推動如興建長者居所,環保及節能物業。以英國倫敦為例,市區重建當中的新發展項目要包含一個相當大比重的廉價房屋,這對投資者、產業管理公司及發展商來說,都是一個主要的考慮。 」


華富邨重建 有合作潛力

她續稱,「在香港,政府與私人機構在城市發展規劃上的合作由來已久,亦有可觀的往績。現時正是時機讓兩方繼續攜手,為社區創造長遠價值作出貢獻。」


曾雅君表示,香港一個較具公私營合作潛力的項目,會是港島南區華富邨重建;華富邨興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當時的年輕家庭而設,但其設備與現今的住屋需求相比已有一段距離。


可以減輕公共財政負擔

「政府可以考慮在總體或分區土地規劃上,預留專項用途土地,或者在某些項目招標過程中加入條款,讓發展商可以提出更改土地用途,但需同時替政府於其他官地上興建以千計供長者使用的新單位。招標條款更可包括一些對綠色建築的最低要求。這方案有望一次過應對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以及人口老化所引伸的居住問題。 」


「此外,香港亦可參考外國做法,更多地利用市場的力量,為公私營項目提供融資。一方面可以減輕公共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將融資體系交由市場主導,有助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投資公私營項目。 」


曾雅君說,顯然香港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努力的步伐其實可以更快。要改善生活質素,需要每一名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發展商、投資者乃至全港市民齊心協力才能達成。政策制定者過往幾十年來的努力,已成功地將香港打造成區域性大都會。在將來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日子,公營部門有機會把這個優良傳統轉化成對未來的遠景,但有需要引入一些機制,確保發展商和投資者在參與新發展工程同時,亦能得到商業上的利益。」


「我們期望政府及公眾能夠共同制訂一個對大家有利的發展路線圖,以協助房地產業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讓在這裏工作、謀生及過退休生活的人,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