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女兒今年8歲,十分心散。平日做功課,總是不專心。我們家面積較小,晚上難免會開着電視,她總是要偷看,有時讓她坐到看不到的位置,她也會聽電視聲,晚上我有家務要做,很難坐在她身旁督促她。不過,有時即使沒開電視,她還是不專心,發白日夢似的,做功課和溫習都十分緩慢。我可以安排什麼訓練讓她專心一點?
答﹕女兒只是8歲,未能專心做功課,其實很常見。提到家中有電視聲,受聲浪影響,小孩子的確很難專注,或許你和家人商議一下,把電視關掉,讓女兒專心做功課。
關掉電視 讓孩子專心家課
當然亦要考慮其他因素。8歲小孩的專注能力,約可維持1小時,若持續做功課一段時間,人見疲累,難免心散,應讓她休息。無法專心的一個原因是「腦筋不忙碌」,做功課有時候是機械式的寫寫寫,腦部其實毋須思考。家長可以花點心思,讓孩子動腦筋,把功課有條理的、循序漸進的完成。像給她定時限﹕半小時內完成一科的功課、15分鐘後完成一版。溫書時,叫孩子先把課文中不懂的生字圈出,甚至讓她讀完一篇課文,想3個問題去問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令孩子有一個目標要達成,驅使他們動腦筋去達成目標。
過程中,家長不宜長時間坐在孩子身旁督促,孩子一般不喜歡家長貼身管束,他們亦可能變成依賴,遇到問題便連想也不想就立刻問家長。家長可先表達對孩子的要求,然後去做家務,過一段時間後回來看他是否達到預期的進度。當然,走開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孩子很容易遊魂。
訂作息時間表 毋須費神催促
對年幼的孩子,專注是一個動作。教孩子專注,家長宜舉一些實例,像眼睛注視所做的工作、能安坐的完成、進行時心要想着正做的事,這些指標有助孩子理解如何專注。同時,家長應和孩子建立作息時間表,每天哪個時段應完成相關工作,便毋須天天費神催促孩子做功課。若專注能力較差的,可以把時段分得細一點。當孩子較預定時間早完成,便可以把餘下的時間作獎勵,讓他休息,而不要剝奪這時間,逼他做額外的作業。
目前大多數青少年都沉迷打機,相對於動感的電子屏幕,書本便顯得靜態呆板,小朋友難以專注其中,故不宜過早讓小朋友接觸到電子遊戲產品。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註冊社工施倩俐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