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ISIS宣布在控制的伊拉克及敘利亞領土上立國,有分析認為,這是ISIS以至全球伊斯蘭聖戰運動發展的一大轉捩點。但ISIS現時勢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伊拉克境內其他反什葉派政府的遜尼派勢力支持,能否長期維持聲勢仍有待觀察。
英國《獨立報》指出,ISIS宣布建立哈里發國度的意識形態和神學意義極大,因巴格達迪可宣稱自己是全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建立哈里發國度一直是蓋達的目標。蓋達認為,「民族國家」是西方用來分化及削弱穆斯林之舉,所以要消滅。約旦記者候賽因(Fouad Hussein)2005年著書探討蓋達第二代人物思想,提到蓋達有一個七階段計劃,預言消滅敘利亞、黎巴嫩及約旦的邊界,推翻阿拉伯世界世俗政權,並在2013年至2016年間成立伊斯蘭國,然後向異教徒發動全面戰爭。
蓋達曾計劃2016年前立國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諾伊曼(Peter Neumann)稱,ISIS的立國宣言等同宣戰,針對的不僅是西方,還有所有正跟ISIS作戰的國家,同時也挑戰了蓋達的地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則認為,ISIS跟蓋達理念一脈相承,不宜誇大ISIS取代蓋達之說。
格爾文反而質疑ISIS的實力。他向本報指出,ISIS能否招募更多支持者,要視乎他們能否控制過去兩周奪取的遼闊土地,但他相信「不太可能」。他解釋,ISIS早前之所以能以400至800兵力奪取摩蘇爾,主要是因為伊拉克軍隊不想為什葉派總理馬利基作戰,棄城而逃,薩達姆時代的復興黨人之所以跟ISIS並肩作戰,只因雙方有馬利基這個共同敵人,只要時機一到,他們便會倒戈,而且ISIS開闢的戰線太多,佔據城市後尤易暴露行蹤,成為攻擊目標。ISIS厲行伊斯蘭律法亦會令其失民心。
清晰公民國家理念具吸引力
ISIS在2005至2006年曾於伊拉克安巴爾省殘酷統治,結果惹當地遜尼派不滿,轉跟美軍合作。哈里法國度能否成功,或視乎它會否避免重蹈覆轍。《華盛頓郵報》分析指,ISIS立國為遜尼派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公民及國家理念,是其吸引力所在。至於ISIS對付異己的殘酷手段雖惹非議,但其在敘利亞領土所作基建及福利亦不容忽視。另外,ISIS憑石油收益及稅收成為最富裕聖戰組織,有財力招攬成員。該組織善用社交網絡招募外國穆斯林青年,其宣傳片中亮相的成員大都操英國或澳洲口音。這亦成西方一大憂慮。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