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香港民意不容誤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30日 06:35
2014年06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6.22公投」使香港主流社會與中央政府之間的衝突處在回歸17年來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比2003年50萬人反「23條」和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主要的原因是6.22公投獲得香港主流民意的支持與同情,而另一方面卻遭到中央政府全面的妖魔化。


如此的緊繃關係將引致雙方更激烈的衝突,還是能有效緩解,取決於如何正確理解香港的民意。


中央政府一開始就對6.22公投定調,將參與者定性為「香港激進反對勢力」,將運動本身定位為「是公然挑戰《基本法》」的「政治鬧劇」,其實此舉並不聰明。延長了的6.22公投「意外地」獲得廣大香港市民的支持,使中央反而失去靈活處理的轉圜空間,甚至導致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出現不同調。


配合中央的定調,大陸主要媒體對中央的旨意全面護航,狠批6.22公投。《環球時報》6月23日的社論更以「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的「大欺小」霸道口吻對6.22公投全面鞭撻。至此,連由建制派扶上特首寶座的梁振英也按捺不住,以至罕有地主動回應,批評《環球時報》將港人和內地人對立。更重要的是他對公投的態度作了較為全面的表述,雖然他也表示「公投缺乏法律基礎」,但並沒有使用更進一步的「非法」「違憲」等字眼。同時,他更對參與6.22公投市民行為的正當性予以一定程度的理解,稱:「都是表達希望17年落實特首普選的願望。」


梁振英在對6.22公投議題上,對香港民意的掌握,顯然比中央來得到位與靈活,在中央政府與香港主流社會的衝突之間扮演着潤滑油的角色。只是面對普選議題,特區政府是否能繼續有效發揮如此作用,拭目以待。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