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城大售學院變一盤生意 副學士課程前景更堪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30日 06:35
2014年06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城巿大學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專上學院出售若然成事,會有約7000名師生受到影響,城大專上學院的學生組成關注組,要求校方交代學院轉手之說。這是香港專上學院首宗「賣盤」個案,之前並無先例,然而沒有先例不等於可以在今次創下先例,畢竟這是關係到幾千學生前路的學院易手,絕對不能視作「一盤生意」般兒戲,左手來右手去,學生變成一場商業交易中的資產般可以隨意轉讓。


入讀學生懷抱信念

城大豈可辜負學子

城大專上學院提供由城大頒授的自資副學士課程為主,一學年學費約4.75萬元;專上學院現有師生約7000,校舍有二處,分別位於城大九龍塘本部及九龍灣。本報上周報道,消息人士稱城大已與兩名潛在買家進入實質商討階段,更有買家到校內視察,消息因而曝光。由於專供副學士課程使用的城大本部的教學樓(二),是城大於2005年向政府免息貸款6億興建,教協會長馮偉華質疑城大這次「賣人不賣樓」,學生連同學校轉手,但教學樓(二)則仍留在城大,認為有違當初原意,呼籲教育局跟進,監察公帑是否應用得宜。


這次交易惹人注目之處,在於黌宮學府變成一筆生意轉手,而當中未有考慮師生意願。學生到城大專上學院就讀,一年學費近5萬元之外,入讀申請前更會考慮到校譽以及教學水平,相信這數千名學生都是懷抱同一信念,才會在芸芸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專上院校選中「香港城巿大學」這塊牌子。此外,城大專上學院的教學科目也可能是學子選讀的原因,倘若學院易手,先前提到的校譽及辦學方針,以及課程項目甚至未來文憑上的校名到底是什麼,當連買家都派人到校園視察「貨辦」,學校師生卻蒙在鼓裏。城大當局如此做法,實有愧於7000名期許城大帶領他們進入銜接課程的學生,與華人社會師長角色的「萬世師表」形貌更是相去十萬八千里。


從目前的情况來看,城大專上學院仍未能全面公開交代賣盤之說,這種有悖常理的做法,與社會日益增加的透明度顯然未能接軌。城大與絕大部分其他大專院校一樣,受到政府資助及管理,用的是公帑,連副學士課程用來上課的教學大樓都是由政府無息貸款。儘管城大已還清6億元貸款,但政府因為「免息」而少賺1.2億元,這筆帳雖然不能算到城大頭上,但城大在這筆借貸當中確是令公帑少了收入,而從中得到少付1.2億元利息的利益。若然城大方面視還清6億元貸款是「貨銀兩訖」,從此與政府監管切割,把當初用作副學士課程的教學樓(二)挪作別用,恐怕立法會議員要問責於城大及特區政府,公帑是否使用恰當。


人口趨勢掀「退巿」疑惑

教育局須密切觀察

必須指出,城大專上學院這次賣盤最終能否成事,副學士課程的前途再一次引起關切。2000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10年內讓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達到六成,副學士便是這一氛圍下的產物。迨到如今,全日制副學士學位約5萬,而銜接學位則約9500人,約佔副學士學位學生的五分之一,如此比例之下,使副學士課程的發展近年一直受到關注。香港社會不可能也不可以把副學士學生扔在一邊,如何端正副學士課程,以及妥當謀劃副學士學生出路,包括銜接課程及資歷架構定位的安排,當局是時候再度審視。


更重要的是,如今城大專上學院賣盤,引起聯想這是否與人口趨勢微妙變化、副學士學位需求下降有關,城大副學士課程學生近7000人,在香港屬於前列,卻依然在大賺之下考慮賣盤,令人好奇是不是城大方面洞悉先機,提早「退巿」,很值得社會細緻觀察。職是之故,如果城大出售專上學院其中一個考慮是長遠而言副學士需求減少,教育局必須做好準備,緊密監察眾多副學士課程,防止一旦更多院校「退巿」引起的骨牌效應,累及付出巨資讀副學士、追求學業盼望的無辜學子,作為負責任的政府,這一點是責無旁貸。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