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編織富國強兵抗華夢 安倍唱好經濟難掩隱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9日 06:35
2014年06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一周,日本政府接連發放經濟改善的消息,首相安倍晉三接受訪問時豪言,過去15年妨礙經濟增長、導致日本經濟規模被中國超越的通縮「已告結束」。日本內閣亦提出振興經濟的「第3支箭」,主張大減企業稅等經濟改革措施。「安倍經濟學」過去一年半確為日本注入一定動力,但日本經濟仍充滿隱憂,有學者質疑所謂「告別通縮」之說是過度樂觀。安倍在經濟結構性改革一直被指講多做少,日本經濟積弊一日未改,安倍的富國強兵抗華夢不過是南柯一夢。


與華爭雄兩策略

擴軍力及振經濟

與安倍2006年首度上台時相比,現在日本經濟規模比當年萎縮3.5%。重拾區內影響力與中國爭雄,是安倍的一大目標,為此有兩大策略,一是提升軍事影響力,一是重振經濟,兩者息息相關。正如彭博社的分析說,日本要拉攏菲律賓以至印度攜手抗衡北京,就必須擁有強勁的經濟實力為後盾。


自2012年12月再度就任首相以來,安倍一方面採取規模空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大舉印鈔,謀求結束長逾10年的通縮,另方面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增加公共建設和災區重建投資,盼望帶動經濟。安倍經濟學這兩支箭,對刺激經濟確實帶來一定成效,不僅股市猛漲了60%,實體經濟錄得不俗增長,2013年經濟增長率達2.3%,今年首季更達到6.7%,增長速度堪稱近20年鮮見。


日本上周公布的多項數據甚為亮麗,除了5月失業率創16年新低;在安倍大舉印鈔、日圓兌美元貶值兩成之下,旅遊業明顯受惠,44年來首度出現順差。至於反映通脹的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繼4月份錄得3.2%升幅,再錄得3.4%的按年升幅。正是這些數據,使得安倍豪言國家已走出通縮。


不少日本政界人士和媒體都為安倍經濟學吶喊助威,相信曙光終於來臨。然而,一些較為審慎的評論質疑,量寬和財政刺激措施的效力明顯減弱,例如日經平均股指數今年初突破萬六點大關後無以為繼,至今仍在15000點左右徘徊。至於日圓兌美元跌破105日圓後,一直維持102日圓水平。


至於所謂通縮結束之說,更有搬弄數字遊戲之嫌。經濟學者Edward Hugh指出,觀乎日本今年3月份CPI僅得1.3%的情况,可知道4月以來錄得的超越3%通脹數字,全因當局今年4月起銷售稅由5%增至8%,令按年升幅顯著。瑞信銀行分析師質疑,隨着2015年4月的到來,上調銷售稅對通脹數字的效應完全消失,日本經濟有可能「打回原形」,再度陷入通縮。


現時帶動日本物價上漲的是能源成本和加稅,並非工資上升,這只會蠶食民眾購買力,導致消費萎縮。雖然今年4月日本逾七成大企業都有給員工加薪,是近年罕見,但平均加薪額只有5000日圓,對刺激消費猶如杯水車薪。事實上,周五公布的數字顯示,受調高銷售稅等因素影響,5月消費支出大跌8%。


安倍政府上周提出經濟第3支箭,希望將企業稅幾年內由目前高踞七大工業國第二高的35%,降至兩成左右,同時提出設立戰略特區,研究開設賭場,及制定外勞僱傭新政策,增加日本勞動力。這些針對日本企業競爭力的經濟結構改革,驟眼看來確有對症下藥,但有經濟分析師懷疑,就像去年安倍政府發射的第三箭一樣,今次又是雷聲大雨點小,例如在企業稅上,安倍政府只計劃用幾年時間減稅,卻沒有明確時間表,戰略特區建設的內容也相當空泛。至於安倍提出放寬限制多聘請外傭幫助日本家庭,讓母親們回歸職場,推動「女性經濟」,方向雖好,但工資增長乏力,要大量日本家庭從收入中再撥一筆錢出來聘外傭,也不是易事。


安倍的第3支箭經濟結構改革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講的比做的多。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高調訪日,但雙方無法就開放市場締訂跨太平洋貿易伙伴協議(TPP)達成共識,令人懷疑安倍對開放市場落實經濟結構改革的決心和能力。《朝日新聞》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持續下滑到43%,比上月跌6個百分點,亦是安倍內閣上台以來最低,逾六成半國民反對只由安倍內閣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而解禁集體自衛權。


唱好經濟效難久

安倍恐更右傾

對安倍來說,唱好經濟可提升國民士氣,也可轉移輿論對集體自衛權等爭議的視線。然而,日本民眾渴望見到的是工資薪酬的真正改善,若安倍做不到這一點,就算怎樣唱好經濟,效用也有限。屆時安倍為了推動其強兵擴軍政策,實有可能加緊宣揚中國威脅論,鼓動右翼民族主義情緒爭取支持,對此北京必須慎重留意,小心提防。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