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大研3D監控軟件 篩天眼片段辨疑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7日 22:35
2014年06月27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研發全港首個智能三維(3D)監控軟件,可助執法部門按疑犯的外形、衣著顏色及背囊等隨身物品,在大量閉路電視片段中自動辨識疑犯,再重組其行走路線及時間,減省調查時間及人手。現時軟件的人物辨識準確度有八成,研究團隊上月亦向政府不同執法部門收集意見,將繼續改良,估計最快一年後推出測試版本並投入市場。


港大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於2012年獲創新科技基金資助500萬元,研究開發智能三維監控軟件。研究團體成員馮志強表示,若某地方發生罪案,執法人員往往要逐一翻看每個閉路電視的錄像,既要憑肉眼辨認目標人物,亦要動用龐大的人力物力組合不同的片段重組案情。


重組行動路線

港大新研發的軟件首先利用預先拍攝的環境相片組合成一個3D場景,然後綜合所有閉路電視的錄像,按輸入的目標人物特徵,重組其行動路線及案發經過。馮補充,執法人員在調查某些案件時,或需翻查24小時甚至1個月的閉路電視錄像,軟件可自動過濾不相關的片段,大幅減省調查時間。


有刑偵探員表示,現時探員只能靠肉眼觀看閉路電視影片,留意到可疑人時更要「逐秒睇、逐格睇」,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又要視乎閉路電視的解像度,有時可能「睇到眼都矇」。他稱,以往曾有風化案,探員要觀看整條屋邨的閉路電視影片達30小時方能破案。類似港大的技術,美國FBI(聯邦調查局)也有用,若本港警隊引入,可幫助探員騰出時間處理其他事務。


追蹤人物準確度達九成

帶領研究團隊的港大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俞益州表示,現時軟件辨識目標人物的準確度為80%,追蹤人物的準確度則有九成,未來會研究加入更多人物特徵、如姿態等以作辨識,冀進一步提高辨識人物的準確度至95%。他亦希望長遠做到實時監控可疑人物、即時分析及追蹤,但坦言現時科技未能做到。他補充,軟件將來可供警方、入境處及機場保安等應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