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推出「小學外籍英語教師計劃」(PNET)多年,冀提升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過,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計劃成效不大,因為這些外籍英語老師大多是協助性質,每星期可能只教授一至兩節英語課。她提倡改革計劃,讓PNET的外籍教師可以如本地教師一樣,負責整個小一課程的設計和單獨教授小一學生,令學童養成從小用英語學習的習慣。
葉太昨與傳媒茶敘時說,PNET實行多年,但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每况愈下,她以2013年中學文憑考試英文科為例,只有48.8%學生達3級或以上水平。葉太認為目前PNET計劃下的外籍教師都是負責簡單的工作,如會話,外籍教師未能發揮所長,加上使用的教材與本地教師不同,令學生無所適從。所以葉太建議外籍教師參與小一課程的設計和單獨教授所有小一學生。
建議教局通識改選修
葉太透露已向教育局建議,把通識科由必修科轉為選修科。她認為教改後,不少學生因為必修通識而放棄選讀中史、世史、中國和英國文學等重要的人文學科。她認為長遠而言會影響本港的學生知識水平,甚至會令大學內的人文學科萎縮,導致課程不夠全面,只專注在商科、法律和醫學等受歡迎的學科。但葉太承認建議的「阻力甚大」,指教育局內推動通識科的官員「好抗拒」。
葉太昨與傳媒茶敘時說,PNET實行多年,但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每况愈下,她以2013年中學文憑考試英文科為例,只有48.8%學生達3級或以上水平。葉太認為目前PNET計劃下的外籍教師都是負責簡單的工作,如會話,外籍教師未能發揮所長,加上使用的教材與本地教師不同,令學生無所適從。所以葉太建議外籍教師參與小一課程的設計和單獨教授所有小一學生。
建議教局通識改選修
葉太透露已向教育局建議,把通識科由必修科轉為選修科。她認為教改後,不少學生因為必修通識而放棄選讀中史、世史、中國和英國文學等重要的人文學科。她認為長遠而言會影響本港的學生知識水平,甚至會令大學內的人文學科萎縮,導致課程不夠全面,只專注在商科、法律和醫學等受歡迎的學科。但葉太承認建議的「阻力甚大」,指教育局內推動通識科的官員「好抗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