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牛軍﹕俄羅斯在復興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5日 06:35
2014年06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由烏克蘭危機引起的歐洲緊張正被各方解讀,不乏真知灼見,也有不少誤讀,其中最頻繁出現的就數所謂「中美俄三角關係」。中國人不少人熱中於「三角關係」並不是因為敏銳和深刻,而是「三國演義」看多了,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這種話語而已,這給了這個議題更大的炒作空間。所以,對中國外交來說,俄羅斯到底處在何種發展狀態,的確成了需要考慮的問題。


輿論炒作中美俄三角關係

中美俄是否構成「三角關係」,取決於其中一對雙邊關係的變動是否足夠深刻的影響另外兩組關係,例如中俄密切是否足以影響美俄關係和中美關係。單就這個角度看,至少目前還不能下結論,部分是因為中俄關係到底會親熱到何種程度並不確定,畢竟歷史上有過中蘇親密無間的「兄弟關係」,但最終還是反目成仇,兵戎相見。雖然俄羅斯不是蘇聯,它還是延續了不少那個時代的思維和行為,甚至有意地在繼承。例如普京在吞併克里米亞的演講中,對蘇聯疆域的眷戀溢於言表。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評估當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尤其是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俄「回來了」卻無甚貢獻

不少基於各種動機而呼喚中俄聯盟的人,都聲稱俄羅斯現在很厲害,在偉大普京的領導下正走向復興,密切中俄關係必定大為受益。其實媒體上呼喊「俄羅斯回來了」本身就顯得很無知。歷史上俄羅斯是一個封建性帝國主義國家,極具侵略性而且很野蠻。事實上俄羅斯「回來了」幹的建設性事情也不多。從官媒上看,在歐洲無非就是吞併一些地方、大閱兵、發射中遠程導彈等;在一片繁榮的東亞則是搞軍事演習、遠程轟炸機飛來飛去一類,除了賣能源,沒什麼獨特的經濟與文化貢獻,並因經濟缺乏活力而顯得很「各色」(另類)。


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最近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根據大歷史時段的觀察認為,俄羅斯目前只是一個地區性國家,而且還在「走下坡路」,除了核武器特別多,在各項指標上都完全無法與美國和正在成為世界性大國的中國相比。被追捧的吞併克里米亞則將成為「俄羅斯帝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倒退」,因為它「正在製造出一個對俄羅斯充滿強烈敵意的國家」烏克蘭。一些歐洲的戰略分析人士也從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等角度得出類似的結論。就直接經驗而言,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感受不到俄羅斯的存在,在琳琅滿目的大商場中看不到一件俄羅斯產品。


分析俄羅斯走勢盡可衆說紛紜,中國也有足夠理由發展與俄健康關係。不過基於該國目前狀態和選擇發展路徑、方向等,有必要在密切雙方關係上保持警覺,避免被牽引得偏離中國現代化的戰略和方向。


作者簡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