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百達看好清潔能源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5日 21:35
2014年06月25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加上傳統能源價格高走,驅使各國發展清潔能源,消費者對節能效益的關注亦提高,加上清潔能源技術改進,成本日漸下降,更為市場提供多一個使用誘因。百達資產管理表示,相關公司的估值仍處吸引水平,其中最為看好技術成熟能源效益的行業前景,而且補貼風險較低,盈利能力較可靠。


所謂的清潔能源(Clean Energy)涵蓋範圍甚廣,不限於可再生能源,還包括天然氣和能源效益,當中需涉及能量轉換(Energy Transition)。


中國環境政策 推動增長

百達資產管理環境投資主管及高級投資經理Luciano Diana表示,國家政策及傳統能源價格高走均利好清潔能源的前景,尤其看好中國和美國市場,「美國勞動市場及工業生產數字向好,預期該國將出現強勁復蘇,至於中國的環境政策,則有利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活動,將成為增長動力。」他續稱,中國的「十二•五」計劃包含基金三個關鍵投資主題:


一、於2015年前將對能源的依賴度減低16%;

二、天然氣佔整體能源的份額翻倍,由偏低水平的4%升至8%;

三、鼓勵及補貼發展可再生能源。


此外,去年發表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快將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兩者涉及數千億美元的的潛在投資機遇。「撇除環保因素,傳統能源價格高走,驅使我們傾向提高能源效益,以節省金錢。目前,全球能源成本接近紀錄高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約8%至9%花費在能源方面,歷史平均水平只約4%,傳統能源價格將保持高位,意味着對能源效益的需求亦會不斷提升。」


傳統能源愈來愈貴

另一方面,傳統能源愈來愈貴,清潔能源的成本卻因技術改進而下降,雖然今時今日的太陽能發電成本仍比傳統能源高,但比起3年前已大減五成,相信隨着有關技術更趨成熟,兩者的距離會慢慢拉近。


不過,有投資者擔心,清潔能源行業仍屬起步階段,部分更依賴政府補貼,盈利能力成疑。Diana指出,補貼的情况通常出現於可再生能源行業,例如太陽能,「你可以說有一定的補貼風險,但基金只持有15%相關投資,加上中國和日本的太陽能產業剛起步,有一定發展空間及需求。」


不選政府補貼行業

此外,他指組合主要投資於技術成熟的行業,例如能源效益,較少涉及政府補貼,「不要誤以為所有的清潔能源基金是因補貼而高風險,這是不正確的。」


他又指,資產組合中公司的估值仍屬吸引水平,預期明年的市盈率約20倍,較MSCI世界指數的17至18倍稍高,Diana解釋因為對持有企業的信心十足:「投資組合的中期盈利增長預期為15%,MSCI世界指數約10%。所以兩者存在一定差異。」


重心移至能源效益行業

雖然Diana對清潔能源前景充滿信心,但基金自2007成立以來,錄得12.5%的負回報,近年表現更一直跑輸參考指標,「基金始初有三分之二投資於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益只佔15%,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需要大量資金發展的再生能源行業受到重創,其後歐債危機爆發,歐洲諸國因為財困,開始削減對風能和太陽能的補貼,當時基金的再生能源投資佔比已增至45%,該類公司又集中在歐洲,從而影響基金表現,現時基金投資重心已移至能源效益行業。」


余美玉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