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訪問英國,引起廣泛關注。雙方簽訂了總值數百億美元的經貿合作協議,雙邊貿易額將於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雙方同意,在20國(G20)峰會範圍內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打破美日企圖策動七大工業國(G7)峰會就東海和南海問題對華施壓的圖謀。
李風光訪歐破失勢傳言
英方的接待規格很高,李克強除和首相卡梅倫多次會談外,還會見了英國女王。有傳言指,北京官員曾要求英方安排李克強會見英女王,否則就取消訪英行程。不過,北京在外交中向來注重對等原則,難以想像會提這種要求。更重要的是,李克強本人絕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若他同意這樣做,就意味着以元首自居,而「僭越」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為官者的大忌。
今次出訪對李克強有着特殊意義。中央之前公布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小組名單,由習近平任組長,劉雲山、張高麗任副組長。這是一份以經濟改革為重點的文件,但主管經濟的總理竟未在起草中扮演任何角色,有輿論揣測李克強已被削權。其後又傳出,習近平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而以往這個職務通常由總理兼任。加上官方傳媒聚焦習近平,以大字標題報道習近平的活動,李克強與其他5名常委的消息則用小一號字處理。一時間,李克強大權旁落的傳言甚囂塵上。
總書記總理多分屬兩派
然而,今年4月份以來,官方傳媒對李克強的報道顯著增加。李克強頻頻用毋庸置疑的口脗就經濟工作發出指示。「李克強經濟學」這一久違的用語亦重新見諸報端。繼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後,李克強夫人程虹也開始在國際上亮相。李克強今次訪歐更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頭戲。他出訪期間的言談,處處流露出對大局了然於胸的自信。這一切都令大權旁落的傳言不攻自破。
中共實行集體領導,政治局常委是最高領導層,而總書記和總理則是常委的軸心,通常被稱為「××體制」,兩者往往代表黨內的不同勢力。1980年代,黨內確立了胡(耀邦)趙(紫陽)體制,他們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卻在鄧小平支持下聯手推動了改革開放進程。兩人在政治舞台上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江(澤民)李(鵬)體制,江受鄧小平力挺,李則獲其他元老支持。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李鵬一度成為領導層負資產,加上江澤民喜歡獨斷專行,江李體制名存實亡。
中共十六大確立胡溫體制,胡錦濤和溫家寶都是出身甘肅的官員,為曾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元老宋平所熟悉,宋平又長期手握高層人事安排大權。由於系出同門,胡溫合作還算不錯,再把權力和平轉移給中共十八大確立的習李體制。
習反腐遇阻需團派相助
習近平和李克強分別來自太子黨和團派。「團派」通常指曾在共青團中央或各省市團委工作過的官員。胡耀邦是團派鼻祖,當時的團中央書記處由「三胡二王」(胡耀邦、胡克實、胡啟立、王偉、王照華)組成。1980年代,王照華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他把時任北京大學團委書記的李克強調到團中央。李克強其後升至團中央第一書記。因此,李克強是正宗的團派,而且是繼胡錦濤後的團派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宦海浮沉被視為團派興衰的指標。
在十八屆一中全會的權力分配中,太子黨佔了上風,幾名團派代表人物都未能躋身政治局常委會,李克強孤掌難鳴。但轉機很快來了,習近平上台後隨着轟轟烈烈的反腐鬥爭的深入,阻力愈來愈大,主要來自黨內元老。面對複雜的局面,習近平需要借助團派的力量。
就在這時,前總書記胡錦濤以「退休老人」身分亮相,以實際行動勸喻戀棧權力的元老不要干政,更不要干擾反腐進程。這是胡錦濤繼當日「裸退」後又一次挺習。胡錦濤的亮相進一步促成太子黨與團派的聯手,習李體制逐漸進入蜜月期。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