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建設第三跑道 平衡環保與發展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4日 06:35
2014年06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獲邀出席機場管理局就擴建第三跑道環評研究簡報會,局方詳盡介紹就工程對空氣質素、水質、噪音、生態,以至文化遺產等可能帶來的影響,作出全面評估,並首次主動引入健康影響評估,參考過去20年來有關空氣質素與健康的相關文獻,以評估第三跑道工程會否增加健康風險,涵蓋範疇之廣,可說是大型基建罕見,可見局方深明要得到公眾對項目的支持,必須全面分析工程可能對環境及健康的影響,並提出緩解措施,以減少三跑道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好讓工程順利開展。


機場客貨運量已飽和

報告顯示工程全面符合香港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的要求,最快10月中可獲環保署頒發的環境許可證。並即日供公眾查閱,至7月19日結束。


畢竟筆者在航空業工作多年,回想當年目睹啓德機場大樓及跑道進行關閉儀式,數以百計車輛通宵達旦運載物資,經過青馬大橋進入赤鱲角,為新機場啓用準備就緒。轉瞬間,機場已運作16年,當年啓用時碰上亞洲金融風暴,客貨運業務下滑,機場使用量比預期低,當時被譏諷為大白象。今天,無論是客運或貨運量已超出當年的估算,達到飽和。


2011年機管局就機場長遠發展,公布「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並進行諮詢,還記得當年飛機起降量還不足30萬架次,以平均每年3.2%增長速度,估計香港國際機場將在2019年至2022年之間達到實際最高容量,需要擴建機場配合需求。事隔只有短短兩年,2013年飛機起降量較2012升幅6.4%,已超過37萬架次,遠超當時估算。而根據國際航空協會估算,機場的實際最高容量可能較《2030 規劃大綱》呈列的預測提前1至3年達到。


不發展要承擔經濟後果

可能今天仍然有意見認為香港機場不需擴建第三跑道,現有設施已足夠香港人使用,反正過境客或貨對香港沒有直接效益,不用成為樞紐機場。事實證明,沒有過境業務,單靠香港市場,很多二三線航點,在客貨量不足下,航空公司根本無法開辦航線,香港旅客選擇自然減少,亦因為供應減少下,票價自然有上升壓力,這是消費者之福嗎?


在發展與環境保育之間,一定會有取捨,關鍵在於如何盡量取得平衡。今次機管局就擴建第三跑道工程而作出的環境影響評估,已透過技術及成本盡力彌補對環境及生態的影響,也許社會上有意見質疑這天價項目的必要性,但大家又是否願意承擔不發展對社會及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嗎?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莊諧並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