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局解碼﹕卡塔爾世盃夢 付揭醜代價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3日 06:35
2014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巴西世界盃如火如荼舉行之際,今屆未能入圍的卡塔爾卻深陷申辦2022年世盃涉貪爭議,國際足協內部出現褫奪其主辦權的聲音,多年經營有功虧一簣之虞。卡塔爾國土雖小,但長年致力提升國際地位,然而世盃光環為該國帶來連串爭議和醜聞,近年插手地緣政局也連番碰壁。專家向本報指出,外界不可能只留意卡塔爾正面的一面,這就是該國爭取國際地位目標難以避免的代價。


身為人口僅逾150萬、當中八成是短期逗留外勞的波斯灣小國,憑石油和天然氣致富的卡塔爾卻有着不一樣的雄心,多年來亟力試圖提升國際地位,近年更以足球吸引全球目光。不過多哈以高調進取的方式擴張,惹來強烈反彈,與它在外交戰場的局面相似(見另稿)。《金融時報》外交主編哈拉夫(Roula Khalaf)甚至形容,卡塔爾「正為其不自量力(overreach)付出代價」,「影響力上升總是伴隨着外界更深入的審核,多哈看來未準備好」。


冷氣球場難釋疑 入主豪門挖球星

卡塔爾沒有深厚足球傳統,足球基建亦稀缺,卻大膽進取地申辦2022年世界盃的主辦權,更在3年半前以高票勝出,但後來發展證明,世盃為卡塔爾帶來的是接二連三的爭議和醜聞。首先是世界盃向來在6、7月舉行,但屬熱帶沙漠氣候的卡塔爾時值炎夏,日間氣溫可高達50℃,雖然卡塔爾聲稱可興建密封的「冷氣球場」,卻未能令外界釋疑。


將世盃改為冬季舉行的呼聲因而逐漸升溫,國際足協(FIFA)亦見動搖,秘書長瓦爾克今年初開腔,正式提議將卡塔爾世盃延至氣溫較為宜人的11、12月舉行。惟此議與主流歐洲賽季相撞,歐洲主流聯賽組成的聯盟上月正式表態反對,批評這種做法會破壞本土比賽和聯賽商業利益。


天氣爭議並未澆熄多哈借助足球提升國際知名度的雄心。卡塔爾投資局(QIA)入主法國球會巴黎聖日耳門(PSG)後大灑金錢買明星球員,卡塔爾基金會(QF)則打破西甲班霸巴塞隆拿的百年傳統,成為該會首個商業球衣廣告商。該國前足壇掌門人哈曼(Mohammed bin Hammam)更是野心勃勃欲問鼎FIFA會長一職,然而最終卻被揭發在會長競選中買票,遭FIFA終身禁止踏足球圈。


工程僱主無良 奴役外勞鬧出人命

英國《衛報》去年9月刊登偵查報道,揭發卡塔爾涉嫌奴役參與世盃基建工程的外勞,例如無良僱主和判頭剋扣人工,迫使他們在50℃酷熱天氣下工作,卻無免費飲用水補充,造成夏季幾乎每日都有年輕工人心臟病發身亡。尼泊爾駐卡塔爾大使甚至形容,卡塔爾儼如「外勞的開放式監獄」。


隨着巴西世界盃鄰近,卡塔爾又再捲入主辦權賄選指控。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本月一連三周引述電郵和秘密文件,先後指控哈曼在爭奪世盃主辦權期間向多名FIFA官員行賄共500萬美元,穿針引線助卡塔爾對泰國與俄羅斯打「天然氣牌」搶票,以及FIFA執委明知有報告指出卡塔爾是恐襲高危國,仍然投票支持,背後恐有黑幕。


學者﹕英媒獲鐵證 考驗多哈公關

美國喬治城大學卡塔爾外交學院教授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向本報稱,這場世盃危機仍在發酵,但看來英國傳媒的確找到有力證據,若然證據屬實,卡塔爾又應對欠佳的話,這宗醜聞非常可能會破壞該國多年來的精心營造和主動呈現的形象。


卡塔爾多年來致力爭取外界目光,但卡姆拉瓦指出,多哈所換來的注目不會只限於基建增長和財富等正面之處,也包括像外勞待遇和世盃申辦醜聞等「較不正面的一面」,尤其是像英國這樣認為自己世盃主辦權爭奪戰中受委屈、但又有強大媒體的國家,「這就是活在鎂光燈下的代價」。


明報記者 周宏量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