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央行離經叛道 小心口是心非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3日 06:35
2014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各大央行「事急馬行田」,紛紛走上量寬之路。這種不斷印銀紙以壓低息率、壓低匯率的做法,副作用正逐步浮現。央行的角色亦開始變得模糊:當初是為拯救經濟而干預市場,慢慢已變成今天的市場參與者。


央行透過買入國債,壓低息率,理論上目的是降低市場的借貸成本,讓經濟可以快點復蘇。


豈料實體經濟中,最需要正常融資的企業,始終難以從銀行體系獲得借貸。相反,央行此舉一方面懲罰了儲蓄者(退休基金)、懲罰了債券長期投資者(包括央行自身),另一方面則不斷推高資產價格,股樓齊升。央行與退休基金為免管理的資產價值縮水,開始轉向投資較高風險的資產,期望能獲取「較合理」的回報,結果令資產價格更火上加油。


央行政府同坐一條船 推高股樓

傳統央行的角色,在於透過制定貨幣政策,維持價格穩定與促進就業;強調央行的自主與中立性,盡量與市場保持距離。只可惜,如今央行的身分已經改變,央行政府與早已同坐一條船。舉例講,日本央行、美國聯儲局,已經分別成為日本政府、美國政府的最大債權人。


負債纍纍的政府,當然不欲見到息率回升;但要保住外匯儲備的回報,惟有透過主權基金的方式,投資相對較高風險的資產,結果是,各地的樓市、股市,受這些國家主權基金推波助瀾,高處未算高,資產規模龐大的挪威主權基金,即屬此類。


全球央行持1萬億美元股票

最近有研究估計,全球央行目前正以各種方式,持有合計價值1萬億美元的股票(瑞士、丹麥、意大利等國的央行,全都設定了股票佔投資組合的比重)。難怪央行愈來愈喜歡對資產價格評頭品足。


正如聯儲局主席耶倫,上周在議息會議後的記者會中,再次一鳴驚人,公開表示,個人覺得目前美股價值並不算貴。有關言論旋即把美股推向另一個高峰,兩大指數——標普500指數與道指上周五收市皆創新高。


央行積極介入外匯

除了股樓之外,外匯市場亦成為央行積極介入的目標。以歐元為例,儘管歐元區經歷過歐債危機洗禮,加上經濟與通脹雙放緩,歐洲央行官員更出口術關注歐元匯價太強的問題。然而,歐元表現堅挺,叫人眼前一亮,相信這跟全球各地的外匯儲備太多,在憂慮美元匯價下跌的情况下,大家紛紛增加歐元比重有關。


亦有央行官員主動唱好貨幣匯價。英倫銀行行長卡尼,最近突然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排除央行會較市場預期提早加息。加息的理由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樓市降溫!多得卡尼這一番話,英鎊兌美元匯價隨即直衝1.70關口。難道環球股樓升幅已經相當有限,央行領袖開始在外幣中尋寶?


所以筆者狠批,當今的央行已經離經叛道,小心央行領袖為口是心非之徒。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