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的外交政策並不是全部都會導致樹敵。中國在爭議海域設置鑽井平台、向阻撓的越南船隻噴水的同時,亦正在以龐大的基建投資來拉攏多個鄰國。
中國的下一步,是要領導成立新的多邊銀行,這樣可以發揮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輕外國對中國擴張的憂慮。另一方面,則可以替代美國主導的環球發展金融體系。金磚五國高峰會7月15日將在巴西舉行,預料5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將會批准一項條約,投入500億美元,成立「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其中,北京希望,「金磚五國開發銀行」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藍本,並有可能與世界銀行競爭。之後,金磚五國還會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磚五國應急基金」。計劃中,還有一間與亞洲開發銀行分庭抗禮的亞洲基建銀行。外界認為,這些舉動可能會挑戰美國建立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體系機構的影響力。
這些舉動反映中國改變了戰術。過去三十年,中國已經加入了大多數的大型國際組織。中國偶爾會覺得這些國際組織有作用,但一般來說,中國寧願透過雙邊談判來使用其經濟實力,因為這樣發揮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但是,雙邊主義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小國現時都害怕會被降格成為中國的「附庸」。多邊組織可以提供掩護作用,但中國一直無法在這類組織內獲得足夠的影響力,以完全達到其目的。因此,它才會自行籌組成立多邊組織。
透過多邊組織減阻力
中國願意為東南亞大陸和中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工程,提供融資及協助興建,就是為了贏得朋友。然而,這些努力往往產生反效果。因為當地人對輸入中國工人很不滿,擔心會影響到對他們的飯碗。中國正在學習,透過多邊組織,例如世界銀行或者亞洲開發銀行,來扮演沒有那麼礙眼的角色。
以哈薩克斯坦為例,中國的重點計劃是建設一條新的「絲綢之路」,令貨物可以通過陸路從中國運到歐洲。興建公路和鐵路的成本,已獲得「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計劃」(CAREC)通過。而後者則是由亞銀領導,並獲得另外5個多邊組織支持。
哈薩克斯坦願意與中國在能源方面密切合作,例如開發其龐大和麻煩的卡沙干(Kashagan)油田(該油田的儲層深,而且壓力非常大)。但哈薩克斯坦並不想依賴中國來進行一般的基建融資,尤其是,如果這樣意味着中國承包商會帶同中國工人一起去。因此,取而代之,北京巧妙地透過亞洲開發銀行這個多國組織,來推進自己的利益。
世銀亞銀 中國投票權小
中國發現,如果它是透過多邊組織來發揮影響力,它就不會令鄰國覺得受威脅。但問題是,不論是在世界銀行還是亞洲開發銀行之內,中國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以世界銀行屬下負責非優惠貸款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為例,中國就只有5%的投票權。但美國卻有15%的投票權,而且足足有45%的投票權都是由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控制。
至於亞洲開發銀行,日本和美國則出資31%,控制着26%的投票權。多年來,中國一直爭取,亞銀的董事會要有更大的代表性,並應該增加其微不足道的5%股權,但這要求已被美國和死對頭日本封殺。
效法日本 自建亞洲基建投資銀行
去年,北京終於失去耐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10月訪問印尼期間,出人意料地宣布,中國將自行成立一間新的亞洲開發銀行。今年3月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證實了,亞洲基建投資銀行的啟動資本將達到500億美元,中國將會提供相當大的部分。
到了5月間,亞銀成員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年度會議上投票決定是否增加該銀行的資本,樓繼偉就借機宴請了16個亞洲國家的代表,和他們討論中國計劃設立的亞洲基建投資銀行。但是,不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沒有獲邀。
樓繼偉曾表示,亞洲基建投資銀行將會對亞銀的工作發揮補充作用,而其總部未必會設於中國。亞銀的領導人對於中國計劃設立的這間銀行公開表示歡迎。因為亞洲的基建需求非常龐大,有足夠的空間讓不同的機構提供融資。
根據亞銀自己的估計,由現在至2020年,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必須每年合共投資大約8000億美元,才能跟得上預期的基建需求。
亞銀行長中尾武彥在阿斯塔納向記者表示,一旦亞洲基建投資銀行成立後,他們會樂意與中國當局合作。但私底下,亞銀的領導人卻不是那麼熱情洋溢。他們擔心,這間「中國銀行」將會以較低的標準,和亞銀爭奪相同的項目,並威脅到亞銀作為「亞洲的銀行」的角色。
中國成立亞洲基建投資銀行,尤其令日本生氣,因為中國其實是照搬日本以往的做法。日本在1966年成立亞洲開發銀行,就是為了推進日本自己的地區利益。最初,日本是透過向其經濟不大發達的貿易伙伴提供基建貸款,來達到這目的。
現時,亞銀強調滅貧,但它仍然是日本資本通向其他亞洲國家的有效渠道。尤其是,安倍晉三鼓勵日本企業在其他地區投資,以對冲在中國投資的風險。
建金磚國銀行 望做最大股東
不過,中國的步伐並不限於亞洲。兩年前,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已開始計劃籌組能夠替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其他全球性組織,原因是兩者一直由西方列強主導。
雖然有關細節仍然很少,但金磚五國已建議成立一間開發銀行(大致參考世界銀行),以及一個應急儲備金(大致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中,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將會專注於為大型基建項目提供融資;而應急基金將會防止成員國受到投機性的金融狙擊,在危機時解救它們。
事實上,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引來了不少懷疑,因為5個成員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利益大相徑庭。這些項目的進展亦相當緩慢。不過,最麻煩的問題,即是在出資額和投票權方面達成協議,似乎已接近解決。
金磚五國開發銀行預計將有50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由每個成員國各出資100億美元。最終,這將會增加至1000億美元,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哪些國家將會提供額外的資金。投票權將會平均分配。
中國的領導人希望,金磚五國開發銀行會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藍本,而且中國最終會成為這間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不過,在政治上,這不太可能。但看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將會主導替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應急儲備金。去年,金磚五國一致同意,在這1000億美元儲備之中,中國將會提供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將分別出資180億美元,而南非則只提供50億美元。
中國很希望這些新機構能夠發揮作用。因為中國已經不再滿足於它在布雷頓森林機構及其附屬機構(例如亞洲開發銀行)中的小角色。中國國務委員、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曾經表示,現在是時候讓中國建立一套全新的、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中國的下一步,是要領導成立新的多邊銀行,這樣可以發揮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輕外國對中國擴張的憂慮。另一方面,則可以替代美國主導的環球發展金融體系。金磚五國高峰會7月15日將在巴西舉行,預料5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將會批准一項條約,投入500億美元,成立「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其中,北京希望,「金磚五國開發銀行」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藍本,並有可能與世界銀行競爭。之後,金磚五國還會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磚五國應急基金」。計劃中,還有一間與亞洲開發銀行分庭抗禮的亞洲基建銀行。外界認為,這些舉動可能會挑戰美國建立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體系機構的影響力。
這些舉動反映中國改變了戰術。過去三十年,中國已經加入了大多數的大型國際組織。中國偶爾會覺得這些國際組織有作用,但一般來說,中國寧願透過雙邊談判來使用其經濟實力,因為這樣發揮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但是,雙邊主義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小國現時都害怕會被降格成為中國的「附庸」。多邊組織可以提供掩護作用,但中國一直無法在這類組織內獲得足夠的影響力,以完全達到其目的。因此,它才會自行籌組成立多邊組織。
透過多邊組織減阻力
中國願意為東南亞大陸和中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工程,提供融資及協助興建,就是為了贏得朋友。然而,這些努力往往產生反效果。因為當地人對輸入中國工人很不滿,擔心會影響到對他們的飯碗。中國正在學習,透過多邊組織,例如世界銀行或者亞洲開發銀行,來扮演沒有那麼礙眼的角色。
以哈薩克斯坦為例,中國的重點計劃是建設一條新的「絲綢之路」,令貨物可以通過陸路從中國運到歐洲。興建公路和鐵路的成本,已獲得「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計劃」(CAREC)通過。而後者則是由亞銀領導,並獲得另外5個多邊組織支持。
哈薩克斯坦願意與中國在能源方面密切合作,例如開發其龐大和麻煩的卡沙干(Kashagan)油田(該油田的儲層深,而且壓力非常大)。但哈薩克斯坦並不想依賴中國來進行一般的基建融資,尤其是,如果這樣意味着中國承包商會帶同中國工人一起去。因此,取而代之,北京巧妙地透過亞洲開發銀行這個多國組織,來推進自己的利益。
世銀亞銀 中國投票權小
中國發現,如果它是透過多邊組織來發揮影響力,它就不會令鄰國覺得受威脅。但問題是,不論是在世界銀行還是亞洲開發銀行之內,中國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以世界銀行屬下負責非優惠貸款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為例,中國就只有5%的投票權。但美國卻有15%的投票權,而且足足有45%的投票權都是由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控制。
至於亞洲開發銀行,日本和美國則出資31%,控制着26%的投票權。多年來,中國一直爭取,亞銀的董事會要有更大的代表性,並應該增加其微不足道的5%股權,但這要求已被美國和死對頭日本封殺。
效法日本 自建亞洲基建投資銀行
去年,北京終於失去耐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10月訪問印尼期間,出人意料地宣布,中國將自行成立一間新的亞洲開發銀行。今年3月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證實了,亞洲基建投資銀行的啟動資本將達到500億美元,中國將會提供相當大的部分。
到了5月間,亞銀成員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年度會議上投票決定是否增加該銀行的資本,樓繼偉就借機宴請了16個亞洲國家的代表,和他們討論中國計劃設立的亞洲基建投資銀行。但是,不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沒有獲邀。
樓繼偉曾表示,亞洲基建投資銀行將會對亞銀的工作發揮補充作用,而其總部未必會設於中國。亞銀的領導人對於中國計劃設立的這間銀行公開表示歡迎。因為亞洲的基建需求非常龐大,有足夠的空間讓不同的機構提供融資。
根據亞銀自己的估計,由現在至2020年,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必須每年合共投資大約8000億美元,才能跟得上預期的基建需求。
亞銀行長中尾武彥在阿斯塔納向記者表示,一旦亞洲基建投資銀行成立後,他們會樂意與中國當局合作。但私底下,亞銀的領導人卻不是那麼熱情洋溢。他們擔心,這間「中國銀行」將會以較低的標準,和亞銀爭奪相同的項目,並威脅到亞銀作為「亞洲的銀行」的角色。
中國成立亞洲基建投資銀行,尤其令日本生氣,因為中國其實是照搬日本以往的做法。日本在1966年成立亞洲開發銀行,就是為了推進日本自己的地區利益。最初,日本是透過向其經濟不大發達的貿易伙伴提供基建貸款,來達到這目的。
現時,亞銀強調滅貧,但它仍然是日本資本通向其他亞洲國家的有效渠道。尤其是,安倍晉三鼓勵日本企業在其他地區投資,以對冲在中國投資的風險。
建金磚國銀行 望做最大股東
不過,中國的步伐並不限於亞洲。兩年前,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已開始計劃籌組能夠替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其他全球性組織,原因是兩者一直由西方列強主導。
雖然有關細節仍然很少,但金磚五國已建議成立一間開發銀行(大致參考世界銀行),以及一個應急儲備金(大致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中,金磚五國開發銀行將會專注於為大型基建項目提供融資;而應急基金將會防止成員國受到投機性的金融狙擊,在危機時解救它們。
事實上,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引來了不少懷疑,因為5個成員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利益大相徑庭。這些項目的進展亦相當緩慢。不過,最麻煩的問題,即是在出資額和投票權方面達成協議,似乎已接近解決。
金磚五國開發銀行預計將有50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由每個成員國各出資100億美元。最終,這將會增加至1000億美元,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哪些國家將會提供額外的資金。投票權將會平均分配。
中國的領導人希望,金磚五國開發銀行會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藍本,而且中國最終會成為這間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不過,在政治上,這不太可能。但看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將會主導替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應急儲備金。去年,金磚五國一致同意,在這1000億美元儲備之中,中國將會提供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將分別出資180億美元,而南非則只提供50億美元。
中國很希望這些新機構能夠發揮作用。因為中國已經不再滿足於它在布雷頓森林機構及其附屬機構(例如亞洲開發銀行)中的小角色。中國國務委員、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曾經表示,現在是時候讓中國建立一套全新的、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