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廉署設修樓資料庫防圍標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3日 21:35
2014年06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現時有不少高齡舊樓有待修葺,舊樓維修的生意有利可圖,時有顧問公司及承建商被質疑「圍標」,甚至高估維修費從中得益。廉政公署正委託獨立機構,研究房協及市建局提供的「樓宇更新大行動」資料,分析2009年至2011年間,約400幢樓齡逾30年的大廈不同維修工程,料年底可公布相關維修費用予業主參考,盡早察覺風險,減少損失。


根據廉署資料,本港在2011及2012年涉及樓宇管理(包括樓宇維修)的貪污投訴,分別有1160及1017宗,當中可追查投訴佔約八成,2013年的投訴跌至646宗,可追查個案約475宗。過去3年遭檢控人數,分別只有21、31及17。


本報今年初的「圍標」報道發現,按照房協及市建局的樓宇維修數據,超過一半大廈聘請顧問公司對維修報價,較市建局的估價為高,甚至有個案的高估幅度超過一倍。


業主乏參考 難估計「何謂天價」

廉署防貪處首席防貪主任利逸修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廉署接獲的投訴,不少投訴人都是在繳交維修款項時,才懷疑費用過高,但有關承建合約早在數年前批出,當時卻未察覺或參與業主大會查詢。利又指出,廉署過去有提供樓宇維修的防貪指引或舉辦講座,不少市民反映因無法有相關維修價參考,難估計「何謂天價」,署方遂自4月起委託獨立機構研究,市建局及房協亦同意提供「樓宇更新大行動」數據供分析。利逸修指出,相信數據會來自2009至2011年約400幢舊樓的工程資料,除有項目維修費,亦會分析樓齡、材料等因素會否帶來影響。


分析約400幢舊樓 研樓齡材料影響

由於申請「樓宇更新大行動」計劃的樓宇,限制樓齡要達30年或以上、整幢樓宇不超過400個單位、及限定應課差餉租值等,未來市民可因應所擁單位的樓宇情况參考評估,料年底可公布數據。


不過,利逸修直言,單靠維修費價格高低難以斷定法團、顧問公司及承建商有「圍標」或貪污行為,而上述的持份者亦可能早已組成一個圈子、具潛規則,難以蒐集證據立案。資料庫旨在令業主提高警覺,及早參與法團的大會及提問,例如維修工程包括什麼項目、有否額外技術工作、顧問公司每星期派人巡查次數、遇有含糊用字如「有爛維修」要對方進一步解釋等。


明報記者 錢瑋琪 蕭輝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