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否決航運聯盟 展示反壟斷形象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2日 06:35
2014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商務部17日發布公告,正式叫停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達飛這三家全球最大的航運企業原本要成立的P3聯盟。消息傳出,業內一時嘩然,而商務部此舉,亦被認為是為了展示其在國際反壟斷執法中展示其「有所作為」的形象。


否決權慎用不等於不用

P3聯盟被否決的依據,是在中國實施了近6年的《反壟斷法》,值得一提的是,該法自實施以來,商務部僅對兩項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案做出禁止決定,上一起便是2009年的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否決」案件所佔比例之低,足見中國反壟斷機構執法的審慎。


上述審慎態度成為了P3成員此前一直樂觀的主要緣由,而美歐審查機構此前對於該案「放行」,更平添P3成員的樂觀情緒。


然而,據商務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透露,商務部自接手此案伊始,便意識到P3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商務部就此對P3相關方進行了多次商談。P3相關方還為此提交了多輪救濟方案。一度導致此案延遲了兩個月才公布結果。


作為本案的一個重要要件,本次交易形成了緊密型聯營,與鬆散型的傳統航運聯盟有實質不同,這使得P3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為避免被認定存在壟斷,P3擬用一個獨立的網路中心負責運營調配,而財力、市場、定價等等則獨立開來,經營決策也多要求三家共同投票決定。


中國商務部的此項裁決,儘管出乎業界預料,但卻合法合理。一位接近此案審理過程的官方學者指出,鑒於中國決策層致力於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有所作為,這一裁決被指是突顯了中國欲在國際反壟斷執法中展示其「有所作為」的決心與形象,用事實駁斥外界對於中國《反壟斷法》執法不嚴的質疑。尤其是在美歐審查機構實質上放行P3的背景下,中國此舉更體現了「不跟隨」的獨立姿態。


有利於中企不等於保護

對於上述裁決,中國的航運企業可以暫時鬆一口氣,資料顯示,中國船隊規模僅列世界第四。無論中國遠洋還是中國海運,都在與外資公司的競爭中處於明顯下風,P3一旦成立,這些中企的生存環境勢必更受擠壓。也正因為此,一度有輿論揣測,前述國有航企在背後向執法機構施加了壓力。這一說法遭到了商務部反壟斷局的否認,中遠和中海亦對此公開予以駁斥。


「中國執法機關的裁決當然要考慮中國國內的產業發展環境。」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王曉曄指出,但她同時強調,中企受益的結果並不是執法者作出裁決的初衷,後者是為了避免內地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受到P3的嚴重不利影響。


事實上,P3的影響已經顯現,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晉指出,當前航運業呈現出的聯盟趨勢,其背後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在P3等大型企業聯盟的擠壓預期下,其他航運企業不得不採取跟隨策略,不然就徹底失去了議價能力。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