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軍近年愈來愈重用無人駕駛戰機和偵察機,但《華盛頓郵報》披露,自2001年以來,美軍總有超過400架無人機在全球各地出事,包括墜毁和與美軍運輸機相撞,令人質疑這種高科技飛行器的可靠性,也讓人憂慮美國明年開始放寬國內無人機飛行會否造成危險。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花了一年時間進行偵查報道,翻閱長達5萬頁的意外調查報告和透過《資訊自由法》取得的文件,發現由2001年9月至2013年底這12年內,共發生了418宗涉及無人機的嚴重事故,這數字相當於同期內美軍戰鬥機和攻擊機的出事次數,但無人機執行任務的次數和時數卻少得多。美軍目前有1萬架無人機。
墜落民居公路 與運輸機相撞
報道稱,其中194宗被列為「甲級」事故,即整架無人機報銷,或涉及金錢損失超過200萬美元(1500多萬港元)。約224宗事故被列為「乙級」,損失金額由5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390萬至1500多萬港元)不等。這些無人機涉及意外情况眾多,包括撞落民居、農場、跑道、公路、水道,甚至有一架在空中與美國空軍C-130運輸機相撞。雖然並無導致有人喪命,但報道指很多個案只是不幸中之大幸,差幾秒或差幾呎就會造成災難。
事發原因包括機件故障、人為錯誤及天氣等因素。報道指出,無人機的鏡頭始終難以取代機師的眼、耳和鼻,大部分無人機也沒有雷達和防撞系統。此外,部分常用無人機的設計並沒有後備安全系統,未經仔細測試就投入戰場,而很多意外都是由很小的電子問題導致。
操作員失誤 無人機倒轉飛
另外,有不少無人機都是因為操控員失誤而墜毀。2010年1月,一名操控員不知道一直將無人機上下倒轉飛行,結果最後無人機墜毀,同年稍後,另一操控員誤按操控器上一個紅色按鈕,令無人機失控自轉。有數架無人機則在巡航高度突然消失。在2009年9月,一架無人機在阿富汗上空不受控制,最後當無人機飛近塔吉克上空時,遭美軍戰機擊落。2011年8月15日,一架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準備降落阿富汗東部一座機場時,被一架重375磅的無人機撞中左翼,翼身出現大洞和冒煙,要緊急降落。事後調查文件顯示是機場控制塔出問題。
在所有無人機之中,MQ-1「掠奪者」(Predator)無人機的安全水平最差,空軍擁有的MQ-1「掠奪者」中,有一半曾發生重大意外。
掠奪者最危險 逾半曾生意外
無人機近年成為軍用和民用航空市場新寵,記者和導演利用無人機拍攝高空場面,農民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網上商店亞馬遜更計劃用無人機送貨。無人機業界正游說國會通過新法例,放寬無人機在美國運作的限制,指到了2025年,無人機將為經濟帶來820億美元(約6400億港元)裨益,並製造10萬個就業職位。反對放寬者則指無人機侵犯私隱,而且技術仍未安全。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花了一年時間進行偵查報道,翻閱長達5萬頁的意外調查報告和透過《資訊自由法》取得的文件,發現由2001年9月至2013年底這12年內,共發生了418宗涉及無人機的嚴重事故,這數字相當於同期內美軍戰鬥機和攻擊機的出事次數,但無人機執行任務的次數和時數卻少得多。美軍目前有1萬架無人機。
墜落民居公路 與運輸機相撞
報道稱,其中194宗被列為「甲級」事故,即整架無人機報銷,或涉及金錢損失超過200萬美元(1500多萬港元)。約224宗事故被列為「乙級」,損失金額由5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390萬至1500多萬港元)不等。這些無人機涉及意外情况眾多,包括撞落民居、農場、跑道、公路、水道,甚至有一架在空中與美國空軍C-130運輸機相撞。雖然並無導致有人喪命,但報道指很多個案只是不幸中之大幸,差幾秒或差幾呎就會造成災難。
事發原因包括機件故障、人為錯誤及天氣等因素。報道指出,無人機的鏡頭始終難以取代機師的眼、耳和鼻,大部分無人機也沒有雷達和防撞系統。此外,部分常用無人機的設計並沒有後備安全系統,未經仔細測試就投入戰場,而很多意外都是由很小的電子問題導致。
操作員失誤 無人機倒轉飛
另外,有不少無人機都是因為操控員失誤而墜毀。2010年1月,一名操控員不知道一直將無人機上下倒轉飛行,結果最後無人機墜毀,同年稍後,另一操控員誤按操控器上一個紅色按鈕,令無人機失控自轉。有數架無人機則在巡航高度突然消失。在2009年9月,一架無人機在阿富汗上空不受控制,最後當無人機飛近塔吉克上空時,遭美軍戰機擊落。2011年8月15日,一架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準備降落阿富汗東部一座機場時,被一架重375磅的無人機撞中左翼,翼身出現大洞和冒煙,要緊急降落。事後調查文件顯示是機場控制塔出問題。
在所有無人機之中,MQ-1「掠奪者」(Predator)無人機的安全水平最差,空軍擁有的MQ-1「掠奪者」中,有一半曾發生重大意外。
掠奪者最危險 逾半曾生意外
無人機近年成為軍用和民用航空市場新寵,記者和導演利用無人機拍攝高空場面,農民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網上商店亞馬遜更計劃用無人機送貨。無人機業界正游說國會通過新法例,放寬無人機在美國運作的限制,指到了2025年,無人機將為經濟帶來820億美元(約6400億港元)裨益,並製造10萬個就業職位。反對放寬者則指無人機侵犯私隱,而且技術仍未安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