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7歲童信生命如打機可翻生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2日 21:35
2014年06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公布去年自殺死亡總數共1040宗,按年上升逾兩成。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去年接獲逾1300宗求助,當中最細者只有6歲。該會稱,父母對子女成績的期望是兒童的主要壓力來源,再加上錯誤的死亡觀念,便有機會萌生輕生念頭,曾有7歲女童誤以為自己像網上遊戲人物,可以「死過翻生」,一度盼自殺後再生,以逃避學業問題。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指去年有1040人自殺,按年升近23%,當中20至59歲有3634人自殺死亡,佔整體六成。


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去年處理1311中求助,當中83宗是19歲以下,主要為愛情、精神健康及學業困擾。


學業成兒童壓力主因

該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香慕茵指出,部分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過分重視成績,成為孩子主要的壓力來源,「其實通常孩子的成績並不差,但他們知道,我拿不到一百分,爸媽會唔開心」。


香表示,去年有7歲女童因成績未達家長預期而感壓力,並對死亡有錯誤概念,以為自己像網上遊戲人物,可死過翻生,「重新開始」後就能逃避問題,並可「預知」考試題目答案。該女童又說聽聞「貓有九條命」,以為人比貓更厲害,相信自己不會因自殺而輕易死去。香指很多家長覺得死亡是禁忌,避與子女談死亡,反令子女有錯誤觀念。


以為「重新開始」 可逃避問題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副主席簡柏基表示,有時社會及家長對孩子灌輸的價值觀過於重視金錢及名利,令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長大若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產生強烈挫折感,導致自殺傾向。


19歲的分享者阿May去年因有自殺傾向而求助。她升大學時為滿足父母而讀自己無興趣的科目,開學後又未能適應,亦找不到朋友,結果有抑鬱傾向,差點跳樓及服藥自殺。在社工輔導後,她現已無自殺念頭,亦打算轉校選讀自己有興趣的社會科學科。回想當時的經歷,阿May說﹕「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輕生,生命不是只有令你唔開心個樣嘢,還有很多東西」。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