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央行最近宣布存款負利率,但市場卻預期鄰近歐洲的英國有加息壓力,為何出現如此情况?而不同國家出現的息差,對投資貨幣又有何啟示?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在歐元區中,以經濟和通脹來說,德國的經濟增長和英美差不多,排第二的法國已是沒有什麼的經濟增長,其他的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更已偏向收縮,至於其他小國就更不用說了。「單這4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在歐元區所佔的比重,沒有佔去四分之三也佔了三分之二,整個歐元區的情况可見一斑。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乃是意大利出身,傾向寬鬆政策以幫助意大利不出奇。」
「法國樓價昂貴,意大利剛剛又見地鐵罷工,在西班牙,更可能滿街都是賊,失業率高達20%至30%,因此歐洲央行若想幫助弱國,就必須實行寬鬆的政策。」
期貨反映 英可加息至逾3厘
不過,羅家聰指英國和美國很相似,英國曾在2008年將貨幣貶值了三分之一,通脹壓力比歐洲就會高,當時英倫銀行的總裁就曾多次寫信給當時的財相解釋,為何英國的通脹率超過3%。「但這種情况並不曾在歐洲出現,因為歐元區受弱小國家的拖累,導致整體通脹偏低,從而致令英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有着重大的分歧。」
他又指出,現在英國樓價上升,以倫敦為例,按年計升幅達10%以上,升勢甚至比美國還要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點名樓市出現泡沫的地方,倫敦榜上有名。現在英法澳紐加是在經濟發達國內樓價出現泡沫的地方,因此英國是有加息的政策而非進行貨幣量寬(QE)。從利率期貨反映,市場估計英國在未來兩年應要加息至3厘以上,而現在歐元的利率期貨則反映市場估計較長時間歐洲維持接近零息(見圖)。」
歐陷通縮惡性循環 言過其實
羅家聰指出,除了瑞士法郎,利率期貨反映歐元區未來未見出現通縮或真正負利率外,雖然歐洲通脹前景也不會太強。他又指出,「意大利樓價看似已見底,跌幅明顯放緩,若樓價上升就會引出了通脹,因而就不需要太寬鬆的政策了。所以若指通脹跌而引發的通縮惡性循環,吉拉德有言過其實之嫌。」
「嚴格上歐洲仍然不是負利率,只是存款息口給歐央行才是負利率,但融資息率不是,而關鍵是一般銀行會否將央行的罰息轉嫁給客戶才是最重要,央行要罰銀行,但銀行卻不罰客戶,因此歐元區現在仍是正利率,負利率暫時仍未傳到銀行體系範圍以外的地方。央行和銀行間是負利率,但銀行之外僅是接近零的利率而非負數。」
他又認為,現在的歐央行存款負利率會否產生作用仍有待商榷,課本上說如果銀行要罰息,客戶就會取出自己的存款自行存放而避免罰息,客戶就會自行付倉租儲存資金也不會給銀行罰息。「就算資金會由銀行體系中被提出,但未必會變成消費,結果是沒有貨幣流出體系帶動信貸形成通脹的效果。如資金流往其他貨幣,就會看到匯價下跌,歐元與美元息差一路擴濶,便解釋了為何近期歐元轉而向下。當然,美元加息的憧憬不強,歐元與美元的息差並不是負了很多,令歐元兌美元下跌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鎊匯現價已反映息差預期
另一方面,羅指英鎊加息,英鎊和美元之間利率差距擴大,所以英鎊兌美元上升。「不過,過去一年,英鎊兌美元的匯價已適度反映了英鎊和美元的利率期貨引伸的息差。歐元則未反映此情况,以息差量度,歐元兌美元應低現時約1000點,但卻沒有甚麼跌幅,反而出現上升,我估計可能是俄羅斯買入才會出現此等現象,原因可能是烏克蘭事件,俄國和美國鬧翻了而買入歐元。」
羅家聰認為,由於鎊匯已反映差息預期因素,但歐元未反映而兌美元偏高了約1000點子,現水平兌沽歐元兌美元是符合息差的做法。
黃國英﹕賣樓增速有利地產股價
今年年初,市場普遍預測香港樓價要下跌一成至兩成,地產股也難逃下跌厄運。半年過去了,美國沒加息,歐洲破天荒出現了負利率,香港政府早前放寬雙倍印花稅(DSD)的換樓退稅期限,香港樓市結果出現了小陽春,多隻大藍籌的地產股價都創出了一年的新高,這是否反映後市可全面看好?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香港地產商在營運手法上出現了「質變」,「從前恒隆(0101)不賣樓,可以坐享其成,要點是持貨而樓價持續上升。現在發展商要做是加強資金流轉的速度,如賣樓夠快,資金回籠再買平地起樓賣樓,速度夠快的話,賺幅未必少於以前。」
削價賣樓 再低價買地一樣賺
黃認為,「雖然對發展商而言,新玩法的邊際利潤不高,卻可不斷利用收回的資金去再投資,就如茶餐廳的翻枱策略一樣,在這半年來,出乎意料強的大藍籌是長實(0001),今年如果基金經理主力投資長實,業績肯定會優於大市。長實賣樓有它的一套,無論市况如何,皆有能力售出,削價賣樓雖然不能多賺,但如果能將資金收回後又可平價買地了。」
「傳統的生意人只懂看之前成本多少,覺得劈價賣樓賺不了錢就是不好。但想想看,稍為削價賣樓,再低價入貨,補充地皮成本就會下降,一樣能賺取利潤,這和我去年所說的金股情况一樣。金價下跌,金行售出存貨看似見紅,但外圍金價更低,再購入補回,雖在盈利上不能反映,但歷史成本就相應下降,結果仍有利可圖。」
「長實是一間很特別的公司,賣樓很快但卻沒有再將資金買地,股價反映市場並不介意,因為長實做其他生意都沒問題,其他的地產商卻沒有這個優勢。現今買樓者多為年輕人,很多需要父母協助,如買新鴻基地產(0016)的高價樓,父母襄助會較困難。我有一個朋友最近買了環宇海灣,其原因是他在2002年時曾投資長實樓,到2003年SARS時都未虧本,因而覺得長實減價是比大市的反應快,即時2002年長實賣樓的樓價已率先見底,因此03年都不用虧本。」
長實優勢流轉快 股價勢強
「當然,反過來在樓市升到頂峰時買長實樓就會不利,就如過去三四年買長實樓的人就會吃虧了,長實的優勢是資產流轉速度快,如此就做就了股價的強勢。」
黃認為,其實其他地產公司的流轉速度也在增快,但相對長實來說還是較慢。「新地通常都是以溢價賣樓,對象不是那些父母可以去協助子女置業的群體,現時市况下賣樓的速度便及不上長實。發展商透過媒體宣傳建築成本增高,成功令人們覺得樓價難跌,有需要便入市,造就了樓市小陽春。」
「不過,地產股回升,主是還是原先預期樓市的轉速太差,但結果是並不太壞,股價就追了上來。但隱憂還是存在的,估計下半走勢應不會如以前炒樓價升溫一樣,樓市和地產股升勢未必可以持久,我懷疑下半年未必會很強勁,但短期仍有一點空間再向上。」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 《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羅家聰、劉羽葳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在歐元區中,以經濟和通脹來說,德國的經濟增長和英美差不多,排第二的法國已是沒有什麼的經濟增長,其他的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更已偏向收縮,至於其他小國就更不用說了。「單這4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在歐元區所佔的比重,沒有佔去四分之三也佔了三分之二,整個歐元區的情况可見一斑。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乃是意大利出身,傾向寬鬆政策以幫助意大利不出奇。」
「法國樓價昂貴,意大利剛剛又見地鐵罷工,在西班牙,更可能滿街都是賊,失業率高達20%至30%,因此歐洲央行若想幫助弱國,就必須實行寬鬆的政策。」
期貨反映 英可加息至逾3厘
不過,羅家聰指英國和美國很相似,英國曾在2008年將貨幣貶值了三分之一,通脹壓力比歐洲就會高,當時英倫銀行的總裁就曾多次寫信給當時的財相解釋,為何英國的通脹率超過3%。「但這種情况並不曾在歐洲出現,因為歐元區受弱小國家的拖累,導致整體通脹偏低,從而致令英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有着重大的分歧。」
他又指出,現在英國樓價上升,以倫敦為例,按年計升幅達10%以上,升勢甚至比美國還要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點名樓市出現泡沫的地方,倫敦榜上有名。現在英法澳紐加是在經濟發達國內樓價出現泡沫的地方,因此英國是有加息的政策而非進行貨幣量寬(QE)。從利率期貨反映,市場估計英國在未來兩年應要加息至3厘以上,而現在歐元的利率期貨則反映市場估計較長時間歐洲維持接近零息(見圖)。」
歐陷通縮惡性循環 言過其實
羅家聰指出,除了瑞士法郎,利率期貨反映歐元區未來未見出現通縮或真正負利率外,雖然歐洲通脹前景也不會太強。他又指出,「意大利樓價看似已見底,跌幅明顯放緩,若樓價上升就會引出了通脹,因而就不需要太寬鬆的政策了。所以若指通脹跌而引發的通縮惡性循環,吉拉德有言過其實之嫌。」
「嚴格上歐洲仍然不是負利率,只是存款息口給歐央行才是負利率,但融資息率不是,而關鍵是一般銀行會否將央行的罰息轉嫁給客戶才是最重要,央行要罰銀行,但銀行卻不罰客戶,因此歐元區現在仍是正利率,負利率暫時仍未傳到銀行體系範圍以外的地方。央行和銀行間是負利率,但銀行之外僅是接近零的利率而非負數。」
他又認為,現在的歐央行存款負利率會否產生作用仍有待商榷,課本上說如果銀行要罰息,客戶就會取出自己的存款自行存放而避免罰息,客戶就會自行付倉租儲存資金也不會給銀行罰息。「就算資金會由銀行體系中被提出,但未必會變成消費,結果是沒有貨幣流出體系帶動信貸形成通脹的效果。如資金流往其他貨幣,就會看到匯價下跌,歐元與美元息差一路擴濶,便解釋了為何近期歐元轉而向下。當然,美元加息的憧憬不強,歐元與美元的息差並不是負了很多,令歐元兌美元下跌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鎊匯現價已反映息差預期
另一方面,羅指英鎊加息,英鎊和美元之間利率差距擴大,所以英鎊兌美元上升。「不過,過去一年,英鎊兌美元的匯價已適度反映了英鎊和美元的利率期貨引伸的息差。歐元則未反映此情况,以息差量度,歐元兌美元應低現時約1000點,但卻沒有甚麼跌幅,反而出現上升,我估計可能是俄羅斯買入才會出現此等現象,原因可能是烏克蘭事件,俄國和美國鬧翻了而買入歐元。」
羅家聰認為,由於鎊匯已反映差息預期因素,但歐元未反映而兌美元偏高了約1000點子,現水平兌沽歐元兌美元是符合息差的做法。
黃國英﹕賣樓增速有利地產股價
今年年初,市場普遍預測香港樓價要下跌一成至兩成,地產股也難逃下跌厄運。半年過去了,美國沒加息,歐洲破天荒出現了負利率,香港政府早前放寬雙倍印花稅(DSD)的換樓退稅期限,香港樓市結果出現了小陽春,多隻大藍籌的地產股價都創出了一年的新高,這是否反映後市可全面看好?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香港地產商在營運手法上出現了「質變」,「從前恒隆(0101)不賣樓,可以坐享其成,要點是持貨而樓價持續上升。現在發展商要做是加強資金流轉的速度,如賣樓夠快,資金回籠再買平地起樓賣樓,速度夠快的話,賺幅未必少於以前。」
削價賣樓 再低價買地一樣賺
黃認為,「雖然對發展商而言,新玩法的邊際利潤不高,卻可不斷利用收回的資金去再投資,就如茶餐廳的翻枱策略一樣,在這半年來,出乎意料強的大藍籌是長實(0001),今年如果基金經理主力投資長實,業績肯定會優於大市。長實賣樓有它的一套,無論市况如何,皆有能力售出,削價賣樓雖然不能多賺,但如果能將資金收回後又可平價買地了。」
「傳統的生意人只懂看之前成本多少,覺得劈價賣樓賺不了錢就是不好。但想想看,稍為削價賣樓,再低價入貨,補充地皮成本就會下降,一樣能賺取利潤,這和我去年所說的金股情况一樣。金價下跌,金行售出存貨看似見紅,但外圍金價更低,再購入補回,雖在盈利上不能反映,但歷史成本就相應下降,結果仍有利可圖。」
「長實是一間很特別的公司,賣樓很快但卻沒有再將資金買地,股價反映市場並不介意,因為長實做其他生意都沒問題,其他的地產商卻沒有這個優勢。現今買樓者多為年輕人,很多需要父母協助,如買新鴻基地產(0016)的高價樓,父母襄助會較困難。我有一個朋友最近買了環宇海灣,其原因是他在2002年時曾投資長實樓,到2003年SARS時都未虧本,因而覺得長實減價是比大市的反應快,即時2002年長實賣樓的樓價已率先見底,因此03年都不用虧本。」
長實優勢流轉快 股價勢強
「當然,反過來在樓市升到頂峰時買長實樓就會不利,就如過去三四年買長實樓的人就會吃虧了,長實的優勢是資產流轉速度快,如此就做就了股價的強勢。」
黃認為,其實其他地產公司的流轉速度也在增快,但相對長實來說還是較慢。「新地通常都是以溢價賣樓,對象不是那些父母可以去協助子女置業的群體,現時市况下賣樓的速度便及不上長實。發展商透過媒體宣傳建築成本增高,成功令人們覺得樓價難跌,有需要便入市,造就了樓市小陽春。」
「不過,地產股回升,主是還是原先預期樓市的轉速太差,但結果是並不太壞,股價就追了上來。但隱憂還是存在的,估計下半走勢應不會如以前炒樓價升溫一樣,樓市和地產股升勢未必可以持久,我懷疑下半年未必會很強勁,但短期仍有一點空間再向上。」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 《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羅家聰、劉羽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