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常便飯﹕牛蒡 咖喱新拍檔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2日 06:35
2014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咖喱雞配薯仔、紅蘿蔔大家想必已吃過不少,今次介紹一個煮咖喱的新配菜——牛蒡。


味道獨特的牛蒡融入咖喱非常搭配,牛蒡則吸了香料的味道變得非常入味。


若是吃膩一般炒牛蒡、漬牛蒡的話,這個新做法定會為你帶來驚喜。


材料(2人份)

牛蒡……1 條

雞……半隻 *

洋葱……1個

椰油……3 大匙

牛奶……3 大匙

罐頭番茄(新鮮的也可)……半罐

咖喱粉……2 大匙

蒜頭……1 大匙

薑……1 大匙

鹽……1 小匙

其他粉狀香料(辣椒粉、芫荽粉等)(optional)

* 同量雞塊或雞腿也可,需連骨

做法

1. 用布、刀背或擦子拭去牛蒡上的泥後斜切片(2公分左右)

2. 雞切大塊,汆燙備用

3. 洋葱、薑和蒜頭全部切碎

4. 燒熱一個較深的平底鍋,加入椰油,爆香薑和蒜頭後,再加洋葱翻炒金至黃色,小心不要炒焦

5. 加鹽、咖喱粉、可根據口味加入其他粉狀香料,拌勻後加番茄,炒至膏狀

6. 加入雞肉、牛蒡翻炒一下,加入可蓋過材料的水,大火滾起後轉小火加蓋煮20-30分鐘

7. 中途要小心水分燒乾,最後加牛奶煮多1至2分鐘即成

** 壓力鍋做法與基本做法大致一樣,使用壓力鍋時只需加壓後煮15分鐘。由於壓力鍋要求的最低水量可能會多一些,即時減壓後要再煮一下,待收乾水分至適量濃度才加牛奶。


上中下 各有千秋

牛蒡外表雖不吸引,但它的味道和口感卻是十分獨特。牛蒡高纖對腸胃有益,還包含多種營養素,是一種具非常完整營養價值的蔬菜,令它成為超級食物。牛蒡一般長1米,上中下3個部分的風味卻是各有千秋。牛蒡是根菜,上段近地面部分已完全成長,水分少,纖維粗硬,皮硬,但味道最濃,宜用來鹵煮、做炸物。中段口感較軟,香氣佳,用途最多。無論是鹵煮、炒、炸、煮湯均可。下段是成長期的根,水分最多而且幼嫩,最適合用來做沙律和涼拌。至於牛蒡應否削皮,很多人也有不同意見。其實牛蒡的甜味和香氣都集中在表皮,所以只需清去泥土,是不需去皮。不過有時若是皮太厚而影響口感,例如上段的部分,削皮是可以的。雖然牛蒡看起來像乾柴,其實與普通蔬菜一樣充滿水分。牛蒡買回來要用紙包好放常溫陰涼處保存,一個星期內吃完,否則便成了牛蒡乾,那時不如用來切片冲茶好了。


椰油+奶= 椰奶?

煮咖喱時會常常用到椰奶,椰奶即是「椰漿」,是直接從椰肉中榨出來的奶白色液體。不過一般家庭少用椰奶,特地買來煮咖喱時又往往用不完。筆者則想到不如以椰油加牛奶這個組合來代替椰奶,發現效果非常之好。咖喱依然有椰子香氣,而且椰油比椰奶更易儲存。椰油近來已成為健康食物,有些人只想到直接飲用椰油,其實用椰油做料理也是非常美味的,例如煮咖喱或是炒菜也非常合適。椰油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即是好的膽固醇。現在不少人會用橄欖油煮食,不過橄欖油不耐高溫,特別是最有益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只宜冷吃,例如加入沙律或最後澆在料理上。相反椰油便可以高溫煮食,用來作炸油也可以。不過選購椰油要小心,不要選擇氫化的類型,因為這些油反而含反式脂肪。與橄欖油一樣,應選擇初榨和冷壓的。


文、圖 William & Sandy

編輯 林韻兒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