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俊仁﹕張家敏,你有良知去尋求「六四」真相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1日 06:35
2014年06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6月15日在《城市論壇》上,全國政協張家敏的「六四鎮壓有理」言論,使有常識和良知的人都感到震怒。自「六四」屠殺25年來,中共當局以及建制人士都盡量避免談及這事件的真相和所涉及的大是大非問題。官方更在內地全力禁止公開研究、調查和討論此歷史大事;若無可避免談及「六四」,中共這多年來已把「六四」從「反革命動亂」逐漸降格為「六四風波」。總的來說中共試圖透過扭曲、淡化而引導人民遺忘「六四」。這明顯的反映了中共在犯下重大歷史錯誤後「作賊心虛」的心理;正如毛澤東在晚年逝世前再三要中央保證不得對文化大革命翻案的心態一樣。


當年張家敏曾在多份報章刊登支援北京學運的廣告,肯定北京學生是愛國民主運動,敦促中國政府決不能用武力鎮壓北京學生和市民,立即撤銷戒嚴令,解除新聞封鎖,並於「六四」屠殺後,感到極度的不安、震慄和痛心,呼籲北京當局立即停止搜捕不同政見人士。(註)


但現在張家敏公然大膽挑動「六四」大是大非的辯論,絕不是對此無知,而是出於向當權者獻媚交心的表現。我不得不執筆回應,以正視聽,不容誤導年輕一代!


人民要認清以下的史實

張家敏說當時中國30多個城市的群眾運動已使國家進入危急狀况,不殺人鎮壓中國便會解體!他試圖把當時全國各地的抗議衝突的責任歸咎於人民,並指政府在別無選擇下,才採取鎮壓的手段,以恢復秩序。這說法是完全違背歷史的事實,是混淆是非黑白,倒果為因和極不負責的言論,人民要認清以下的史實:


(1)整件事情發展第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1989年4月間學生悼念胡耀邦時提出反貪腐、反官倒,觸動中共領導的神經線,使鄧小平一錘定音把學生運動於《人民日報》4月26日的社論定性為動亂;這便激化了整個學運。當時學生領袖們感到他們若不能成功爭取改變這個定性,他們將受到「秋後算帳」的鎮壓。學運的聲勢在如此激化下便壯大了,並得到更多市民的支持。但中共仍強硬拒絕收回〈四二六社論〉。


(2)第二個關鍵時刻就是在趙紫陽5月外訪回國後,在5月4日的公開講話時,期望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透過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來解決,並主張官民積極和誠懇的對話。當時學生頗受鼓舞,並有提出先回校復課繼續進行對話,但至此鄧小平、李鵬等不但仍拒絕收回〈四二六社論〉,更不肯承諾不會對學生秋後算帳。5月18日,李鵬會見絕食學生代表,稱北京陷入無政府狀態,導致對話破裂,學生重回廣場絕食,這實使官民失去修復關係的契機。


(3)第三個關鍵發生於5月19日凌晨趙紫陽親身到天安門廣場向學生致歉,說我「來晚了」,並懇求學生明白來日方長,要立即撤離廣場。其實這話打動了廣場不少學生,使他們準備撤退。但李鵬在傍晚突然宣布戒嚴和軍隊入城,遂使學生不但拒絕撤離,並且呼喚更多學生市民停留在廣場進行絕食抗議。中共宣布戒嚴實把官民衝突推上高點,使學生感到無後退之路!


(4)5月底中共第38軍兩次入城被北京市民和平圍阻。當時香港市民在電視熒光幕上看到北京市民誠懇勸退軍人的場景是非常感人的。他們說「軍人進城做什麼?人民解放軍從來都不是用來對付人民的」!當時北京的氣氛雖因戒嚴和軍隊入城而顯得緊張,但整個京城的治安良好,秩序井然,人民之間亦無衝突,新聞出版發布自由,這是當時世界各地駐京記者均可作證的!但中共當時不加以反思,卻把心一橫另調軍隊先進行洗腦,然後下令進城後,要「對付暴民」格殺勿論!其實中共用坦克機槍,肆無忌憚地射殺手無寸鐵和平示威的百姓和學生,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極可恥的血腥屠殺!


事後,李鵬在接受外國記者的訪問時,竟然說當時想不到有這樣大規模的動亂,故沒有儲備足夠的防暴裝備,如催淚氣、水炮和橡膠子彈等,故只能用槍炮!這段頓成為國際上最可悲亦可恥的笑話!前學運領袖王丹曾說:「學生是有犯錯的,但中共不止是犯錯而是犯罪!一個政權用軍隊暴殺平民是犯了違反人道的罪行,在國家人道法上亦會被追究的!」

張家敏還在論壇上權威地引述資料說「六四」當晚天安門廣場上沒有死人!這個謊言已被「天安門母親」發言人丁子霖教授戳破。根據難屬蒐集的資料,起碼有6名死難者。此外,這頓然使我想到日本右翼人士說「南京大屠殺是揑造的,因為沒有死30萬那麼多人!」這態度真使人噁心!請張家敏看看資料,問在「六四」當晚整個北京包括長安大街、木墀地一帶有沒有死人?死了多少人?是怎樣死的?你有良知去尋求「六四」真相嗎?歡迎到支聯會「六四紀念館」參觀,了解「六四」真相。


作者是支聯會秘書

註:張家敏於1989年在下列報章刊登支持學運廣告——

1. 5月12日《明報》

www.alliance.org.hk/June4/adv6401/512001I0.jpg

2. 5月24日《文匯報》、《經濟》、《成報》

www.alliance.org.hk/June4/adv6401/524004I0.jpg

3. 6月16日《文匯報》、《信報》

www.alliance.org.hk/June4/adv6404/616001C0.jpg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