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辛亞﹕怪獸家長多 教改徒蹉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0日 06:35
2014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高考已經考完,但日前有指教育部推出英語科目的高考改革,實行社會化考試,考生一年可參加多次考試,以其中最好成績計分,實行等級計分制,區別於以往的「一考定終身」。消息一出,社交媒體上議論滔滔,正反方激烈交鋒。支持者認為死記硬背為主的英語應試教學早該改革;反對方則擔憂在一切為了高考的中學教育現實面前,這一舉措會削弱學校和全社會對英語教育的重視。隨後,教育部出面澄清英語考試並未真正退出高考,各大專院校招生錄取時對英語等級仍會有要求,只是不同類別的大專院校有不同的要求。


英語考試社會化 等級計分

英語教改這兩年被頻頻提及,原因五花八門。大多數人是不滿現行英語教育過於死板僵硬,教授出一批批「聾啞英文」的學生。也有人認為如今中小學生的漢語能力不足,皆因家長更重視英語教育,捨本逐末。更有一些大國沙文主義者自覺中國日漸崛起,外邦人士都在努力學習中文,我們為什麼還要學英文?


筆者支持英文教改,但是反對削弱英語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事實證明,青少年時期學習多門語言,會極有效地鍛煉語言能力。減少英語授課比重,並不能提高中小學生的漢語能力。這是漢語教學的自身問題。英語作為全球化的工具之一,是國家競爭力的加分項。正如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遠東最重要的貿易物流中心,和她的英文普及水平之高是分不開的。


香港普及英語 保國際地位

目前英語教改的詳細方案還沒有出台,但實行考試社會化也是意料之中。畢竟在內地教育市場上,英文等級考試門類繁多,相對成熟,具有較高的操作性。筆者只是擔憂,社會化是否會導致在校英語教育的投入減少,比如:師資水平下降、授課比重減少,學生主要依賴課外補習班。這樣以來,家境優渥的孩子將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從而進一步拉開與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差距,嚴重危害教育公平。此外,這也變相加重了全社會的教育負擔。補習費、考試費(而且是多次),這對每個家庭都是一筆額外開支。另外,以筆者「小人之心」來看,這一考試社會化改革,若監管無力,很可能成為教育系統的圈錢運動。


恐成家境比試 加劇資源不公

談及國內教育體制,總是罵聲一片。高考確保了相對公平,卻造成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後來推廣大學自主招生,出現很多走後門的考生,損害公平。現在想作社會化嘗試,卻惹加劇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之嫌。改來改去,好像怎麼改都錯。說白了,不管怎麼改,都無法撼動中國家長的教育實用主義。只要分數高、上名校,學什麼、怎麼學,都不重要,去他的「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作者是國際貿易項目官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