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野簷﹕納稅遜保母 加國投資移民一刀切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0日 06:35
2014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6月3日,1335名投資移民申請人委託多倫多移民律師萊希,向加拿大聯邦法院起訴加聯邦移民當局,原因是2月11日加拿大將所有經濟類移民申請舊案歸零,使他們的移民夢破滅。據透露,儘管這些申請人申請地點為香港,但他們幾乎清一色都是來自中國內地的富人。


避立案例 加政府拒賠償

這些積壓舊案多達6.6萬件,據稱至少有5.7萬件來自中國內地。他們在繳納並被鎖定200萬加元(1426萬港元)抵押金,苦苦等候至少一年,有的已在加拿大購置房產,有的已將孩子送到加拿大讀書,卻被一無所獲地打回原形。申請者最大的損失並不是經濟損失,而是時間和機會,他們本可以移民其他國家。


這1335名申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是,要麽聯邦政府收回之前的歸零決定,重新審查他們的投資移民申請,要麼向他們賠償總計500萬加拿大元(3565萬港元)的補償金,而非僅退回申請款了事。


500萬加元補償金分到每個申請人頭上是3745加元(2.7萬港元),算不上大數目,但加拿大是案例法國家,其後會有更多的申請人群起效法,加拿大政府將不勝其擾。就是為政府威信計,加拿大也必會死扛到底。


逾八成申請涉呈偽造證據

儘管多有專家對申請人勝訴不抱樂觀,但一般認為,依據法律「不溯既往」的原則,加拿大移民局一刀切終止政策之前所有積壓的申請,確實有欠情理。


加拿大政府冒險下刀子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投資移民為加經濟帶來的貢獻遠沒達到預期。公民及移民部長發言人拉里維耶爾6月4日聲明稱,「加拿大聯邦政府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用於不符合其目標的計劃,投資移民項目容易被濫用,不符合加拿大的利益,儘管我們承認一些投資移民定居加拿大,並作出寶貴貢獻,但我們相信本可以做得更好」。


財長﹕國籍價值被嚴重低估

加拿大財長弗萊厄蒂稱,過去10多年來,加拿大居留權和加拿大國籍的價值被嚴重低估,通過投資移民項目進入加拿大的移民,納稅和工資收入都低於通過其他項目進入加拿大的移民。此外,一些投資移民並沒有真正居住在加拿大,他們的收入和納稅大多在亞洲。


有報道稱,20年來投資移民平均支付的賦稅比保母都少,一項調查更發現,80%以上的投資移民在申請時都涉嫌偽造證據。


在加國內,許多老移民,尤其近年來剛到埗的新移民,卻喜歡政府一刀切。他們大都抱有「公車心態」,沒擠上車時怕車門關上,一旦擠上車就怕車門關不上,擔心更多移民湧入會攤薄自己和家人的福利和就業機會。此時,不管他們是華裔還是亞裔,老鄉見老鄉,兩眼都不會淚汪汪的。


其實,在中國內地,民衆對這些試圖移民的富人也沒有好感,仇富是中國社會傳統的情結之一。尤其是對這一撥富人,民衆認為其財富積累即便不是非法或灰色所得,至少也是通過壓榨廉價勞動力,消耗稀少的自然資源,並且損害中國的環境而取得的。如今富人把財富帶走了,讓孩子出去讀書了,全家去享受新鮮空氣了,而讓民衆陷在爛攤子裏過活。


怕分薄福利 上岸者歡迎新政

中國內地出現了這樣的矛盾現象:一面是裏面的人才往外奔,另一面是外面的人才進不來。中國實行綠卡制度是2004年,至今年均發卡僅248張。曾擔任青島一家機電公司董事長的意大利人白希偉,2012年5月17日拿到了綠卡,此前,白希偉拿着一年期的工作簽證,每年延期前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必須呆在青島,哪兒也不能去,頗為麻煩。白希偉在2011年初提交了申請,一年多後拿到了綠卡。但白希偉的朋友們就沒這麽幸運,他們沒有一個拿到綠卡。


中國綠卡門檻高 應檢討

從2008年開始,中國內地啓動海外高層次人口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政府寧肯提供高薪、安家費和實驗經費,卻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綠卡。對於中國綠卡被「卡得太緊」的呼聲,近日中組部表示,有關部門表示正積極研究修改綠卡審批管理辦法,降低綠卡門檻,設置更加靈活務實的申請條件。有專家建議,設立一整套接納海外人才的管理體系,甚至可以開放投資移民、建立移民局。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