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市建局昨向立法會提交的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度(2013/14年度)錄得約23億元虧損,是5年來首次「見紅」。市建局主席蘇慶和稱,虧蝕主因是深水埗海壇街及觀塘市中心第二三發展區重建項目,在收樓清場遇到阻滯,無法在原訂的去年度招標,令收入延遲入帳,另外市建局亦要為期內重建項目作額外撥備。他續指出,小面積範圍的重建效益不高,市建局未來會研究重建面積較大地盤,「地盤面積約4至5萬呎,才能有社區效益」。
收樓受阻 延遲入帳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下周二討論市建局工作,包括是否提高「需求主導」重建項目的申請門檻。根據市建局報告,截至今年3月底,市建局資產淨值為239億元,但預計未來5年,用於重建、復修及活化項目的支出達330億元,有91億元差額。市建局上次錄得虧蝕是於2008/09年度,當年虧蝕逾44.5億元,去年是5年來再次錄得虧蝕。
指成本升 發展商出價保守
蘇慶和解釋,除了海壇街及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收樓速度較預期慢,無法趕及於上年度招標外,去年的地產市道已並非如過往10年期間大部分時間上升,加上建築費由每呎2000元增至逾4000元,發展商出標價錢卻「保守了很多」,長遠對市建局財政構成壓力。但他強調市建局的財政仍然穩定,暫時無意尋求政府注資。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稱,要視乎未來市建局的重建項目資金回籠速度,有需要市建局會再發債券。
市建局今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需求主導計劃及研究財政狀况,蘇慶和稱,地產市道現已進入「轉角市」,但市建局大部分的重建項目都位於九龍,受住宅地積比率7.5倍限制,若地盤面積太小,難以有重建效益,「重建後都是一幢兩幢的牙籤樓,做不到改善社區的作用」,而且小地盤亦沒有額外地積比支持發展成本。他說,市建局董事會要用「新思維」處理未來挑戰,包括研究重建面積較大地盤,如地盤面積介乎4至5萬呎,就可改善社區規劃,如例加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
將檢討重建賠償模式
對於面積較小的地盤,他指出,市建局會透過「促進者」的中介服務,為申請重建的業主尋找發展商合作,並稱現時「畀錢賠償業主遷走」的重建模式需要檢討,「牽涉愈來愈多公帑,但得益的只是少數業主,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到社區,這個需要政府研究」。
收樓受阻 延遲入帳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下周二討論市建局工作,包括是否提高「需求主導」重建項目的申請門檻。根據市建局報告,截至今年3月底,市建局資產淨值為239億元,但預計未來5年,用於重建、復修及活化項目的支出達330億元,有91億元差額。市建局上次錄得虧蝕是於2008/09年度,當年虧蝕逾44.5億元,去年是5年來再次錄得虧蝕。
指成本升 發展商出價保守
蘇慶和解釋,除了海壇街及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收樓速度較預期慢,無法趕及於上年度招標外,去年的地產市道已並非如過往10年期間大部分時間上升,加上建築費由每呎2000元增至逾4000元,發展商出標價錢卻「保守了很多」,長遠對市建局財政構成壓力。但他強調市建局的財政仍然穩定,暫時無意尋求政府注資。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稱,要視乎未來市建局的重建項目資金回籠速度,有需要市建局會再發債券。
市建局今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需求主導計劃及研究財政狀况,蘇慶和稱,地產市道現已進入「轉角市」,但市建局大部分的重建項目都位於九龍,受住宅地積比率7.5倍限制,若地盤面積太小,難以有重建效益,「重建後都是一幢兩幢的牙籤樓,做不到改善社區的作用」,而且小地盤亦沒有額外地積比支持發展成本。他說,市建局董事會要用「新思維」處理未來挑戰,包括研究重建面積較大地盤,如地盤面積介乎4至5萬呎,就可改善社區規劃,如例加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
將檢討重建賠償模式
對於面積較小的地盤,他指出,市建局會透過「促進者」的中介服務,為申請重建的業主尋找發展商合作,並稱現時「畀錢賠償業主遷走」的重建模式需要檢討,「牽涉愈來愈多公帑,但得益的只是少數業主,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到社區,這個需要政府研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