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教導孩子時,父母為何會情緒失控?
輔導心理學家、家庭治療顧問盧劉膺華稱,父母也是人,工作、生活、社交等各方面都會有壓力,難免會有情緒起伏的時候;另外,其實家長不能每次也滿足孩子的要求,但父母或會抱着孩子懂事的期望,以為子女會站在他們的立場,懂得觀形察色,理解他們的難處,而現實中孩子卻不斷央求,甚至哭鬧,父母無法控制場面,加上積累下來的壓力,便會慢慢失去耐性及感到煩躁,情緒就會抵不住刺激而失控。
期望落差 未能控制場面
就是次這名媽媽一時火起將孩子塞進垃圾桶,盧太表示由於背景資料有限,無法斷定媽媽情緒失控的原因,但估計她或對孩子有上述不符合現實的期望,導致情緒失控,做出較激動的行為。
2.哪種類型家長較易情緒失控?
全職媽媽或爸爸專注照顧孩子,沒有其他工作分散注意力,盧劉膺華說:「他們會不經意將子女的表現看成自己人生的成績表,若然加上他們是完美主義者,對孩子設下很高的要求,當孩子無法達標,他們便會有很大反應。」另外,盧太進一步指出,遇着較孤僻、自卑的父母,例如自己在學業方面力有不逮,於是寄望孩子替他們完成理想,當孩子未能如他們所願時,或會導致他們的情緒波動起來。
接納孩子優缺點
除了家長的性格,他們的經歷也會影響情緒控制的能力。盧太指出,倘若家長在成長時心靈受過創傷,當遇上與童年陰影相似的畫面,例如聽到哭鬧聲,便勾起小時候因遭遇不愉快的事情而痛哭,觸動自己的傷口,便會引發情緒失控。她呼籲家長應保持心境開朗,學習彈性處理事情,放開懷抱接納孩子的優缺點,遇上難以應對的問題時,主動向親友傾訴及尋求機構支援,這對孩子及自身心理都較健康。
3.被塞進垃圾桶或不被理睬、當街打罵等懲罰,孩子心理上會有什麼影響?
孩子被塞進垃圾桶,「如同被視為垃圾,他會感到十分害怕,以為媽媽想離棄他」,盧劉膺華說,「孩子不被父母理睬也有類似後果,他們會失去安全感」。另外,當街打罵有羞辱的意味,孩子自尊心會受創,她表示,以上的心理影響皆會導致他們的行為及情緒出現問題,例如變得畏縮、自我價值偏低,從而走上歪路,例如結交損友,以「同類人」去建立存在感,盧太說:「很多家長以為罵兩句沒什麼大不了,但星火燎原,影響可以很深遠。」
自尊受創 失安全感
她續說,想孩子改過有很多方法,打罵只會令他們懷恨,要使他們真正反省,可以透過問問題讓他們反思過錯,例如孩子當街哭鬧,可引導他想想會對途人造成不便;但她不建議說教方式,因為孩子未必理解或接收全盤信息。
4.家長向孩子發了脾氣,可如何補救?
盧劉膺華稱,溝通是改善親子關係的有效方法,父母應放下身段說句「對不起」,「向孩子道歉是有用的,問他們有否被嚇倒,表示關心」;另外,也要讓孩子抒發感受,可以是因為事件而傷心、恐懼,或是抱怨父母,家長要了解他們的想法,避免他們隱藏情感。
主動道歉 表示關心
她表示,一些過分的行為,如塞孩子進垃圾桶,根本不應發生,家長事後可向子女保證不會再做,也要檢討為何自己的情緒會如此失控;但父母毋須逼迫自己不對孩子動怒,她強調,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緒高低,例如不理睬小孩半至一小時、大聲呼喝等行為,但只要事後向子女解釋,是可以接受的。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