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很多父母在教導子女時都會情緒失控,家長們又如何看待這些新聞?他們教子女時,又怎樣處理自己情緒?
問題﹕1.看到關於媽媽把兒子放入垃圾桶的新聞,你有何感想?
問題﹕2.子女令你最生氣時,你曾經如何對他? 你又是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
◆Ivy,育有7歲半兒子天朗及6歲女兒天晴
(圖P)
1.對小朋友來說很不衛生!
2.他們最令人生氣的就是功課做得慢,經常「遊魂」,記不到生字或學來學去也不懂。
有時我能控制情緒,會跟他們慢慢講道理,並說明下次再發生的話,我們便要捐出一份玩具(給有需要的人),或者約定限時完成功課便有獎勵。但是當我控制不了情緒時,便會罵出來,接着走開。有次更說不再理他們,自己走到樓下散步。約20分鐘回家後看到他們乖乖做功課,便望着他們笑,抱抱他們,說媽媽開心了,因他們有進步。
◆Mon,育有5歲女兒霖霖
(圖Q)
1.有時候小朋友的行為會令父母很激氣,但放入垃圾桶就太過火,一來太髒,二來很難走回頭,例如應該在什麼情况下從垃圾桶「釋放」他出來呢?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時難道又放入垃圾桶?這樣做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2.囡囡曾在商場中堅持要到快餐店買橙汁,但因她有點咳,我提議到超級市場買非雪藏的橙汁,可是她不妥協,還在吵鬧,我輕聲解釋後她仍重複要求去快餐店。結果我在商場內打她屁股,再用力拖着她的手快步去取車。我將她帶到車上先給她幾分鐘冷靜再回家。本來會再帶她外出,但最後我要她留在家中,並解釋因剛才的表現而要受到教訓。
曾太 ,育有6歲與4歲半女兒晴晴及喬喬
(圖R)
1.我不認同這種做法,因為會給小朋友一個錯誤觀念,以為這是一種正確的懲罰方式,令他們將來以同樣方法對待頑皮的人。另外這亦影響小朋友的自尊,因為事後一定會有很多同學和家長討論此事,某程度上會被同輩取笑。
2.我大多會先喝停小朋友,然後才責罵,慢慢向他們解釋犯錯的地方,接着我自己會入房冷靜一下,等小朋友可以反省。我贊成適當時候有適量的體罰,不過我自己未試過。作為家長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緒,否則一時意氣可能會做出傷害大家的事來。
◆郭太,育有6歲女兒琳琳及4歲兒子熙熙
(圖S)
1.我覺得這個媽媽的做法太過分,一來令小朋友覺得媽媽真心拋棄他,十分影響小朋友心理;二來垃圾桶有很多細菌,小朋友年紀這麼小,很容易感染細菌生病,生理和心理都受到傷害。
2.兩姊弟曾經因為爭玩具打架,我分開他們一會兒又再爭,太生氣便打他們手板。最後我數10聲,給子女收拾情緒,自己亦趁機冷靜一下,然後詢問他們爭吵原因,以及向他們提出改善方法。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