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母學堂﹕贏了起跑線 輸在終點線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8日 06:35
2014年06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常聽見很多家長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這個育兒觀念下,我看見很多懂得默書、懂得背乘數表的5、6歲孩子,讓人有一種滿街滿巷都是神童的錯覺。


應按年齡完成發展任務

或許很多家長誤解了「贏在起跑線」的意義,大家會以為,讓孩子的實力較年歲強,未來就可以遠超同輩了。其實「贏在起跑線」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按其年齡目標,完成其發展任務,而不是催谷其完成超乎其歲數的發展任務。因為這些不符歲數的表現,雖然眼前好像贏在起跑線,但很多時卻是讓孩子在終點線輸得一敗塗地的元兇。


舉例來說,8個月大的孩子,發展任務應該是透過爬行及探索,強化其肢體協調及感官能力,但假如家長讓孩子未學爬先學站,這些不符骨骼成長階段的活動,容易引發孩子「O形腿」或足趾外翻等問題,長遠而言是得不償失的勝利。


放諸於學習,我們不難發覺,在書寫、認默字詞及數算的學習上,香港的課程較歐美等國家要求高,而在這個高水平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家長都很樂意投放更多金錢及時間,去發展孩子超乎歲數的學術表現。這個現象,驟眼看好像是很理想,年紀小小的孩子已經會默、會讀、會算,不是已經「贏在起跑線」了嗎?


過分催谷 失學習求知慾

但揠苗助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孩子學習的能力按不同歲數有不同的發展,家長不住催谷,縱使他們有能力達到要求,但他投放的心力及專注力,都遠超歲數所能負荷,學習就成為一件苦差,本來應該對新知識充滿好奇、喜歡學習及探索的孩子,求知慾被澆熄了。而且與成長階段錯配的學習目標,讓孩子失去了每個發展階段必經的訓練和刺激,也影響了學習的整體成長,當本土學生年齡漸長,便漸漸被我們在起跑線勝過了的歐美兒童趕過了!


育兒從來不像100米短跑,而是長途馬拉松,起跑雖然重要,但能否走到終點,享受人生的歷程其實更重要。希望我們的育兒策略,能夠讓孩子圓滿自己不同成長階段的任務,按部就班,最後享受終點的掌聲。


作者簡介﹕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健苗軒服務督導主任

陳香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