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怡﹕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到了中國內地差不多一星期,做「田野考察」,這不是一般的交流,是你大學本科的學術活動,也應該是功課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田野考察」這個名詞是否描述得準確。老爸讀大學時也有名副其實田野的考察,要攀山涉水,到山頭野嶺,觀察動植物,在河流抽水辦化驗污染物等等,也算是課程的一部分。你不必追問老爸箇中細節,三十多年過去,記憶依稀,能說的就只有這麼多了。今天,老爸也常做田野考察,就是到野外觀鳥拍鳥,考察的只是鳥類漂亮的顏色和美妙的姿態,還有悅耳的鳥鳴。這種田野考察,肯定比當年輕鬆自在得多。
「田野考察」 了解內地污染情况
你這次「田野考察」的詳情是什麼,你當然沒有說,說了我也不明白。但從你傳回來的片言隻語,又或一些風景照片,我亂猜吧,應該與環境土地等有關。例如你說曾到某個知名的景點(其實你小時候我們一家也到過,但你卻完全沒有印象),你看到整個湖水是綠色的,極臭,污染很厲害。你又說,到某村落,剛巧有政府人員向鄉民派宣傳品,教他們防治污染……
我們那次旅行,導遊說,剛才提到的那個湖,當地稱為池,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幾十年來,居民的生活廢水、大小二便,甚至家居垃圾,未作任何處理,統統倒入湖中,日子久遠,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垃圾糞池。當局用了差不多二十多年時間治理污染,已經花了幾百億,仍長滿藻類,發出惡臭,到今天仍不斷有垃圾漂浮,可見效果非常有限。
中國發展急速致生態危機
這個湖的嚴重污染,正正是中國發展的典型縮影。近幾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驚人,國民生產總值早已超英趕美,躍升世界第二。但不少人都心知肚明,這只是虛銜虛榮,不值得自豪,因為中國只顧經濟高速發展,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污染只是其中之一。
大城市的霧霾、可吸入的懸浮粒子、酸雨、沙塵暴、重金屬污染的土地、有毒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毒害動植物,包括人類的生存環境……這都是空氣土地水源污染的後果,大大影響人民的生活質素和生命健康。不少中國大城市,已到了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步。一些地區出現癌症村、致命的呼吸疾病,不顧一切只看經濟發展,忽略保護環境的惡果,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怡,綠色GDP,你應該比老爸更認識吧,把國民所得減去環境污染的成本,才是真正的經濟所得。近年,中國國民所得迄立世界第二,已追過日本,但把污染的代價和治理的成本計算在內,中國表面驕人的經濟增長,還能剩下多少呢?
你傳回來的風景照片,美得醉人,但美的背後,這塊土地卻存在着驚人的生態危機,有什麼感想? - 老爸
吳志森
■Dad﹕
我們的田野考察比你的好玩多了:走進村落訪問少數民族,跟遊客傾偈了解他們對文化保育的認知,都是很有趣的題目,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看了兩個湖,一個充滿藍綠藻,一個清澈乾淨,偶爾有一、兩隻小鴨游過。為何兩個湖有這麼大分別?導師說,其一原因,是住在清澈湖旁的村民環保意識較強,還把湖叫作母親,說「這是我們的家」。政府在兩個湖都做了不少治理工程,若村民和政府官員的話屬實,綠藻湖缺乏的,或許正是保護湖的意識。
以上例子或許能解釋香港的情况:政府的環保政策當然不足夠,但我們只能等待政府來拯救地球嗎?香港人不是不知道日日開冷氣會導致全球增溫,而是我們未能像村民一樣,把湖、把環境當作母親。
村的圍牆上有這麼一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湖。或許中國城市和香港就是差這一點。 -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