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蓋達前分支「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等武裝勢力進逼伊拉克什葉派政府,觸發伊朗主動提議與宿敵美國合作,華府對此作善意回應,為中東政治格局帶來重大變數。向來視伊朗為地緣政治對手的沙特阿拉伯等海灣王室對此尤其敏感,有專家形容沙特對美國與伊朗走近又怒又怕。
ISIS礙沙特伊朗修好
伊朗與沙特分別是伊斯蘭什葉派和遜尼派領袖,兩國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關係不差,至1979年霍梅尼宗教政權上台後顯著交惡。兩國亦存在地緣政治角力,沙特支持華府對伊朗的圍堵和制裁。隨着西方在敘利亞內戰上與沙特等海灣國家步伐不一,沙特與伊朗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沙特領導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早前與伊朗重新接觸,沙特5月邀請伊朗外長扎里夫到訪,科威特君主本月初又親訪德黑蘭,是巴勒維王朝倒台後首次,其間更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面,引起外界憧憬中東伊斯蘭世界兩派對立有望緩和。
然而,ISIS大舉在伊拉克攻城掠地,令伊朗與沙特的關係再趨緊張。伊朗歸咎沙特扶植ISIS,沙特則暗示伊朗不要插手伊拉克事務。沙特王族旗下電視台的主管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向路透社指出:「沙特與伊朗重建關係的過程如今必然停止。」
美國華盛頓研究所海灣及能源項目主任亨德森(Simon Henderson)形容,ISIS在伊拉克發動的最新戰鬥,是沙特對伊朗的戰爭。他在《外交政策》網站撰文強調,沙特對伊朗抱持教派角力的對抗心態,例如視馬利基如伊朗傀儡,拒向巴格達派出大使,甚至鼓勵其他GCC成員國跟隨,又在敘利亞扶植像ISIS的武裝勢力以對付伊朗支持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伊拉克的事態更給了沙特「全新機會」。
美擬與伊朗一籃子談判
外界盛傳伊朗已暗裏派兵協助守禦巴格達,伊朗總統魯哈尼否認這個說法,但表明華府若肯出手對付武裝分子,德黑蘭願合作。華府起初堅稱美國與伊朗直接談判只關乎核問題,但國務卿克里昨表示對與伊朗合作解決伊拉克危機「持開放態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專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相信奧巴馬正在考慮與伊朗達成「大交易」,將制裁、核計劃、敘利亞以至伊拉克等所有問題一次過放上枱面解決,並將德黑蘭帶入區內外交討論。格爾文認為,身為華府傳統盟友的沙特阿拉伯會對這局面「既憤怒又恐懼」。
格爾文認為,沙特擔心美國與伊朗走近會令利雅得與華府的特殊關係告終及令德黑蘭在區內事務有更大發言權。在美國與伊朗傳出有意共商伊拉克事務的消息後,沙特昨日作激烈反應,表明拒絕「任何外部勢力干預伊拉克內部事務」,並且不點名批評馬利基政府的教派偏頗政策是伊拉克局勢惡化的肇因。
沙特﹕拒外力干預伊拉克
自從華府高調宣布「重返亞太」及在阿拉伯之春坐視獨裁者盟友倒台後,不少分析認為沙特與美國關係漸見裂痕。格爾文形容,美國和沙特的長期特殊關係是建基於冷戰需要和石油,如今冷戰不復再,沙特石油對美國的價值又不斷下滑,自然令沙特害怕華府會重新審視區內關係。正因如此,沙特及其他海灣國家近年「反客為主」,自己出手盼維持區內現狀。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月底在西點軍校發表全新的外交政策定調宣言,明示華府希望將對抗中東恐怖主義的前線責任交給地區盟友,ISIS坐大儼如是對這項策略的一記悶棍。格爾文認為華府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無可厚非,「問題是中東在2010至2011的事件(阿拉伯之春)後仍未建立新的平衡」。
明報記者 周宏量
ISIS礙沙特伊朗修好
伊朗與沙特分別是伊斯蘭什葉派和遜尼派領袖,兩國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關係不差,至1979年霍梅尼宗教政權上台後顯著交惡。兩國亦存在地緣政治角力,沙特支持華府對伊朗的圍堵和制裁。隨着西方在敘利亞內戰上與沙特等海灣國家步伐不一,沙特與伊朗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沙特領導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早前與伊朗重新接觸,沙特5月邀請伊朗外長扎里夫到訪,科威特君主本月初又親訪德黑蘭,是巴勒維王朝倒台後首次,其間更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面,引起外界憧憬中東伊斯蘭世界兩派對立有望緩和。
然而,ISIS大舉在伊拉克攻城掠地,令伊朗與沙特的關係再趨緊張。伊朗歸咎沙特扶植ISIS,沙特則暗示伊朗不要插手伊拉克事務。沙特王族旗下電視台的主管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向路透社指出:「沙特與伊朗重建關係的過程如今必然停止。」
美國華盛頓研究所海灣及能源項目主任亨德森(Simon Henderson)形容,ISIS在伊拉克發動的最新戰鬥,是沙特對伊朗的戰爭。他在《外交政策》網站撰文強調,沙特對伊朗抱持教派角力的對抗心態,例如視馬利基如伊朗傀儡,拒向巴格達派出大使,甚至鼓勵其他GCC成員國跟隨,又在敘利亞扶植像ISIS的武裝勢力以對付伊朗支持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伊拉克的事態更給了沙特「全新機會」。
美擬與伊朗一籃子談判
外界盛傳伊朗已暗裏派兵協助守禦巴格達,伊朗總統魯哈尼否認這個說法,但表明華府若肯出手對付武裝分子,德黑蘭願合作。華府起初堅稱美國與伊朗直接談判只關乎核問題,但國務卿克里昨表示對與伊朗合作解決伊拉克危機「持開放態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專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相信奧巴馬正在考慮與伊朗達成「大交易」,將制裁、核計劃、敘利亞以至伊拉克等所有問題一次過放上枱面解決,並將德黑蘭帶入區內外交討論。格爾文認為,身為華府傳統盟友的沙特阿拉伯會對這局面「既憤怒又恐懼」。
格爾文認為,沙特擔心美國與伊朗走近會令利雅得與華府的特殊關係告終及令德黑蘭在區內事務有更大發言權。在美國與伊朗傳出有意共商伊拉克事務的消息後,沙特昨日作激烈反應,表明拒絕「任何外部勢力干預伊拉克內部事務」,並且不點名批評馬利基政府的教派偏頗政策是伊拉克局勢惡化的肇因。
沙特﹕拒外力干預伊拉克
自從華府高調宣布「重返亞太」及在阿拉伯之春坐視獨裁者盟友倒台後,不少分析認為沙特與美國關係漸見裂痕。格爾文形容,美國和沙特的長期特殊關係是建基於冷戰需要和石油,如今冷戰不復再,沙特石油對美國的價值又不斷下滑,自然令沙特害怕華府會重新審視區內關係。正因如此,沙特及其他海灣國家近年「反客為主」,自己出手盼維持區內現狀。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月底在西點軍校發表全新的外交政策定調宣言,明示華府希望將對抗中東恐怖主義的前線責任交給地區盟友,ISIS坐大儼如是對這項策略的一記悶棍。格爾文認為華府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無可厚非,「問題是中東在2010至2011的事件(阿拉伯之春)後仍未建立新的平衡」。
明報記者 周宏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