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渠務署長鍾錦華表示,該署整治新界新發展區的天然河道時,會加入生態河道概念,河道走線會保留自然走向,另會考慮設置「滯洪區」,在暴雨時暫存過多雨水,以控制下游河道的水位,該署亦會興建橋樑橫跨河道,讓市民近距離欣賞河流生態及綠化景觀。
暴雨時暫儲雨水
鍾錦華表示,市區的啟德河以生態河道概念設計,惟河道兩旁空間有限,加上明渠的主要功能是排洪,每當暴雨,明渠隨時山洪暴發,市民若走近,隨時被洪水捲走,甚為危險。該署目前正展開深圳河整治工程第4期,首創於河道設置「滯洪區」,當河道水位上升,會自動流入滯洪區暫存,功能有如市區地底的蓄洪池,該署希望將這「滯洪池」概念引入新發展區,於河道兩旁騰出土地,闢設廣闊水池,成為區內休憩場所。
另外,渠務署的荔枝角雨水排放工程獲國際水協會頒發「設計組別」大獎,而自行設計的「混合沉澱污泥處理技術」提升污水處理效率,每年節省560萬度電,獲國際水協會頒發小型項目榮譽獎;搬遷沙田污水廠往岩洞計劃的宣傳活動亦獲國際水協會頒發溝通及推廣組別大獎。
暴雨時暫儲雨水
鍾錦華表示,市區的啟德河以生態河道概念設計,惟河道兩旁空間有限,加上明渠的主要功能是排洪,每當暴雨,明渠隨時山洪暴發,市民若走近,隨時被洪水捲走,甚為危險。該署目前正展開深圳河整治工程第4期,首創於河道設置「滯洪區」,當河道水位上升,會自動流入滯洪區暫存,功能有如市區地底的蓄洪池,該署希望將這「滯洪池」概念引入新發展區,於河道兩旁騰出土地,闢設廣闊水池,成為區內休憩場所。
另外,渠務署的荔枝角雨水排放工程獲國際水協會頒發「設計組別」大獎,而自行設計的「混合沉澱污泥處理技術」提升污水處理效率,每年節省560萬度電,獲國際水協會頒發小型項目榮譽獎;搬遷沙田污水廠往岩洞計劃的宣傳活動亦獲國際水協會頒發溝通及推廣組別大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