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局解碼﹕ISIS衝擊中東百年版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6日 06:35
2014年06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軍從伊戰泥淖撤出僅兩年半,伊拉克便因蓋達前分支「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肆虐而重陷戰亂。在鄰國敘利亞內戰中冒起的ISIS,聲言欲建立橫跨伊、敘的遜尼派政教合一國度,加上庫爾德人蠢蠢欲動謀求獨立,一戰後成形的中東邊界劃分格局備受衝擊。但多名中東專家相信,國際社會不欲看到有近百年歷史的中東版圖崩潰,即使無法壓制ISIS,亦不會承認新國家,寧願坐視伊、敘兩國邊界名存實亡。


早在去年敘利亞內戰陷入僵局時,西方學術界和新聞界已在熱烈討論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結」,即指1916年簽署的《賽克斯-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定下至今的中東邊界劃分框架,將會因為敘利亞(以至伊拉克)分崩離析而壽終正寢。隨着ISIS上周揮軍進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其建立政教合一「哈里發國度」(caliphate)的目標成為焦點,上述討論重燃。


「現政府難一如以往集權」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被指打壓報復在薩達姆時期掌政的遜尼派社群,造就後者的武裝勢力倒向ISIS陣營,教派衝突嚴重升溫。倫敦政經學院中東政治學者蓋爾蓋斯(Fawaz Gerges)向路透社指出,伊拉克正陷入權力分裂的過程,馬利基政府永遠無法像以往一樣中央集權,「我們肯定是在看着邊界重新劃分」。


一戰後的中東版圖由英國和法國所操縱,此後近百年以來中東邊界(尤其是敘利亞和伊拉克)大致保持穩定。這不是說將中東地圖一成不變,但其變化主要源於自我分裂、割讓領土或原有國家吞併,不是像ISIS般由零冒起,卻謀求在至少兩個國家的領土上分一杯羮。


美國喬治城大學卡塔爾外交學院教授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向本報稱,要斷定伊拉克前景是言之尚早,但遜尼派阿拉伯人、什葉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三分的確「可能發生」。不過他也提醒道,伊拉克以往亦曾瀕臨陷入自爆或分裂,但最終仍能維持完整,未來情况如何,很大程度要視乎本土、地區和國際角色的反應。


恐變名義國 成索馬里第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則向本報指出,國際社會對區內的國家劃分體系「極力維護」,因此就算伊拉克和敘利亞演變成「只是名義上的國家」,政府對領土只有「部分控制權」,它們仍會被承認為國家,情况會與索馬里非常相似。


美國智庫中東研究所副主席薩利姆(Paul Salem)亦向美聯社指出,以黎巴嫩為例,當年內戰時亦被認為會分裂成基督教、遜尼派或什葉派的小國家,最終卻未發生,敘利亞長期控制貝魯特政權,真主黨則輕鬆來回兩國,兩國邊界形同虛設,「(但)即使它再古怪和無法運作,仍是一條真實和有意義的邊界」。


大國互相牽制 乏重劃動力

事實上,早在上月底(即ISIS攻陷摩蘇爾之前),佛蒙特大學中東政治專家高斯(F. Gregory Gause III)便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直指中東版圖變化機會渺茫,形容當前沒有外部勢力看來有興趣重劃或承認新劃的邊界,「美國肯定沒有」,亦見不到中、俄及歐洲領袖在國際會議上提議重劃中東地圖,各國可能內部分裂,實際上管治的分離政府可能出現,但邊界本身卻不太可能改變,「這就是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結』論調的終極分析性錯誤」。


明報記者 周宏量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