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董啟章嘆港兩極化消滅選擇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5日 21:35
2014年06月1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997年前後,作家董啟章筆下描畫了一個「V城」,經歷殖民、大回歸與毁亡,這城的命運雖屬虛構,但創作軌迹牽連我城命運。素來深居簡出的董接受本報專訪,表明創作時無意寓意未來,反而是要擔當歷史學家、反映刻下;刻下的2014年,董啟章感覺香港正高速走向崩壞,既危險又混亂。亂,源自社會嚴重兩極化,人人「焗住揀A餐B餐」,其他可能被粗暴消滅。以普選為例,董認同香港需要無篩選的普選,但不應狹窄得只有公民提名一條路,可惜現實中事情已變成簡單的黑白對立。


董啟章承認文學無法為現實提供答案,但他拒絕戀棧「優美的文學世界」,我城如何紛亂,他終會用文字一一回應。


思考其他可能 未得結論

香港回歸即將17年,今年書展年度作家董啟章形容今日的香港,比當年寫《V城》系列時更複雜,若要比較兩個時代的不同,他認為現在的混亂來自社會上所謂「建制與政權」、「反對派與反對者」之間的嚴重兩極化,「(兩邊的)觀點愈拉愈遠,基本上無法調和,中間位置慢慢消失,我每日努力思考,到底有無其他可能性?我現在沒有一個結論,我自己亦不是善於想辦法,解決現實中問題的人。」


嘆港人未深思便歸邊

思考得愈多、愈難輕率下結論,董啟章形容思考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尤其是對普選及政改等重要議題,只可惜急於找尋出路的香港人、有時未經深思便歸邊,他說:「最能夠歸邊的,就是一早認定事情毋須討論的人。」


「香港未到終極」

董啟章解釋,現在若表態不佔中、不支持公提,彷彿等同不撐普選,或者受威嚇而噤聲,「事實上,假設香港真無一個真正普選,甚至選回一個類似梁振英的特首,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去制衡?如果馬上引爆末日、將事情推向終極決鬥,我覺得是不應該,香港未到終極。」中港矛盾亦然,董不認同部分本土派人士,把兩地文化差異、自由行政策、城市商業邏輯等多種因素構成的問題,一次過簡化成兩種人的優與劣,加深對立與仇恨。


拒選邊站 也拒獨善其身

在董啟章眼中,兩極化嚴重的香港距離崩壞愈來愈近,身為作家,他想用觀察者的身分,用文學回應時代,「所謂獨善其身,就是說給你聽,文學與一切事物都無關係,文學是優美的東西,我們就留在這個優美世界裏面啦、忘記紛擾啦」。他更加不想輕易採取自己不能完全信服的立場,「或者好多香港人同我一樣,但不站在任何一邊,不代表不焦急、不關心或者『話知佢』,(這種人)亦不應該因此被歸類為保守一邊」。


寫人物關係呈現政治角力

董啟章既不想屈服於A餐或B餐,也相信沒有簡單理念能解決所有問題,他更堅持把整個思考過程投射在作品中,這或許能解釋其作品何以被評為繁複、難讀,「我不會直接描繪香港的政治角力,但會用較小規模、例如寫在人與人之間關係,呈現同類鬥爭性質」。


但他強調,不會因害怕被歸邊,刻意避開A餐與B餐,甚至因此選擇C或D餐,「文學無可能提供答案,只可以打開可能性、透過想像,這是文學唯一能夠做的事」。


明報記者 周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