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捲土重來
相隔8年,《獅子山下》捲土重來,經歷42年,面對社會的變遷,獅子山下的人與事也在變。昔日《獅子山下》主題曲「同舟人 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大家迎難而上,接受新挑戰的獅子山下精神,在現今扭曲的社會架構,是否有新定義?《獅子山下2014》推出,秉承反映時代特質,描寫市民生活與精神狀况,留下空間讓人反思。今次是外判製作,由3名不同年代的導演,劉國昌、岸西與麥曦茵拍攝3個故事帶出時下社會面貌。《獅子山下2014》兩名監製張少馨、羅志華及導演劉國昌同接受訪問,3人跟《獅子山下》也有淵源,同分享背後的故事。
監製張少馨於1978年加入港台,面試時她對考官張敏儀說投考港台就是想參與《獅子山下》,其他節目皆沒有興趣;36年後《獅子山下2014》是她榮休前的告別作。羅志華在港台工作20年,首次擔任《獅子山下》監製,早前做有關特輯而重溫了歷年《獅子山下》,計不出多少次故完全熟悉。劉國昌於80年代在港台擔任導演,曾執導《獅子山下》與《香江歲月》等。
監製張少馨細說從前
張少馨說從前,由1972年《獅子山下》首播講起,至2014年的《獅子山下》,中間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變遷。「最早的《獅子山下》是15分鐘的黑白片,後來才轉彩色拍攝。黃華麒是這節目的始創者,他在早年港台電視部拍紀錄片,但覺得戲劇節目最有影響效力,故向當年的台長提出拍戲劇而獲支持。黃華麒於港台的辦公室,窗外是獅子山並看到徙置區,他也是草根階層出身,就決定要拍這班人的故事。《獅子山下》就是關注社會民生題材,有住屋、制水、滅鼠與吸毒等話題。圍繞住在橫頭磡邨的德叔(良鳴)一家與身邊人發生的事」。
第二階段走出徙置區
張少馨續道﹕「第二階段是張敏儀接手任《獅子山下》監製,她招攬了從外國回流的方育平、劉國昌與許鞍華,又有羅啟銳、單慧珠與羅卓瑤等加入。當時社會變得富裕了,城市在變化中,拍攝範圍已走出徙置區,年輕的導演有他們想表達的題目,轉為單元劇故事形式,《野孩子》、《元洲仔之歌》、《天生你才》等皆成經典;許鞍華拍《橋》更是電視劇首次封路拍市民示威場面。到80年代中期,中英草簽,題材偏向政治、移民與民生權益等。一直《獅子山下》系列間斷推出,亦有變奏出《香港香港》、《香江歲月》等同風格的戲劇。90年代港台戲劇組解散了一段時間,到2006年再推出《獅子山下》,曾志偉、陳奕迅、午馬與廖啟智等也有參與。」
監製羅志華﹕民生與政治緊扣
張少馨稱今年港台電視31開播,要打響頭炮,當然用《獅子山下》這品牌,這名字不單屬於港台,更屬於香港人。羅志華接力《獅子山下》的延續,他希望這節目每年也跟觀眾見面。問他今次3個故事中,《夜同行》似懸疑片,亦有年輕人愛情故事,是否偏離了《獅子山下》風格?對於政治爭議的題材是否有避忌?
羅志華說﹕「時代在變,面對的問題已不一樣。麥曦茵的愛情故事是反映年輕人生活中的糾結。《夜同行》中每個人物背後也帶出不同階層的人面對的問題。《獅子山下》是自由題,我們沒有揀選題材,導演自由發揮,只要符合廣播條例。劉國昌的《做地產》,他拍了四字粗口對白,演老闆的梁祖堯不時問候人娘親,但這對白是有劇情發情的,播出時唯有『嘟』一個字。至於是否涉政治話題,地產政策背後也關係到政治,但市民最直接接觸的,就是地產經紀,其實民生與政治是緊扣的。」面對香港觀眾對電視節目興趣愈來愈淡,羅志華稱今次《獅子山下》是試水溫,這是沒安排TVB播映的,看觀眾會否轉台,多一個選擇。他以Apple store作比喻,沒有很多人親自到店購物,但大家會在不同途徑購買蘋果產品。電視也一樣,最重要就是港台電視繼續存在,觀眾可以不同途徑看到節目。
導演劉國昌借地產話題發揮
劉國昌當年在美國讀電影,畢業後返港後發展;方育平是他的師兄。他稱當時香港輩出的新浪潮導演也曾在港台工作過,跳出港台便拍大電影。他笑說﹕ 「我知道港台工作好開心,所以我也加入了,記得是張敏儀跟我面試的,翌日便返工了,做了6年。」據知劉國昌是少數加入電台便擔任導演職位的人,方育平也是助導開始。劉國昌離開港台返電影圈,他以實寫風格,先後拍了《童黨》、《廟街皇后》等電影,當年港台的工作以真實為根基,不能離開生活,這對他以後的導演風格不無關係。
劉國昌說﹕「今次拍《做地產》是開心的經歷,因為沒有市場與票房的包袱,取材、創作與拍攝也是賞心悅目的,很有滿足感。以地產話題發揮,是秉承當年《獅子山下》的住屋問題,也透過戲中年輕人的經歷反映這一代年輕人生活狀况。從地產的買賣,也可以伸展到不同行業,是否要埋沒良心?很值得反思。」
記者﹕唐嘉晞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