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千年教派仇恨失控 中東迎「聖戰之春」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4日 06:35
2014年06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伊拉克現今亂局與遜尼派與什葉派持續數世紀之爭一脈相承,有西方輿論形容,中東在「阿拉伯之春」退潮後,如今迎來「聖戰之春」,而西方過去站在道德高地,以推倒獨裁者為名,實則厚此薄彼,鹵莽破壞宗教勢力平衡,未能給中東人民帶來真正民主,成為亂局爆發甚至不斷惡化主因。


全球僅1/8穆斯林屬什葉派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矛盾,始於公元632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身故後的政教繼承問題,支持由教派長老挑選繼任人的多數派穆斯林,與支持由穆罕默德親屬繼承的少數派穆斯林相鬥,延續至今。現時全球16億穆斯林中,大部分為遜尼派,什葉派僅約2億,兩派紛爭成為中東國家內部以致國家之間的衝突起因之一。


伊拉克曾是鄂圖曼帝國一省,各族與教派交惡,1932年建國之時並未徹底處理教派問題,教派仍分立。1979年代上台的薩達姆實施獨裁統治,強力壓制人口佔多數什葉派民眾,維持實質上的勢力均衡狀態,惟英美將薩達姆政府推翻後,馬利基為首的什葉派透過選舉上台後,卻招來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向當權什葉派宣戰的遜尼派ISIS武裝分子曾受英美打壓,但藉敘利亞內戰之利去年重新興起。一般遜尼派民眾雖厭惡ISIS的殘暴手段,但什葉派政府的打壓促使他們支持ISIS,甚至視來自南部的政府軍隊為侵略者。曾被薩達姆迫害的庫爾德族自治區雖擁有25萬軍力,有力對抗ISIS,但因石油利益與馬利基政府鬧翻,不願施援手。


伊遜尼派受壓 撐ISIS反攻府

教派爭議亦蔓延國外。伊朗什葉派政府已表明,願意出手協助伊拉克政府對付遜尼派武裝分子,「打擊恐怖主義」。至於中東傳統龍頭沙特,則未能擺脫為了打壓伊朗與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等敵對勢力而暗中對ISIS提供財援,助其壯大的嫌疑。


前英國駐敘利亞大使格連(Andrew Green)在《每日郵報》撰文稱,伊拉克現時的亂局是西方軍事介入當地的必然結果。主戰者深信除去薩達姆、卡扎菲、巴沙爾等「壓迫民眾」的獨裁者便能改善當地局勢,着眼軍事上片面的勝負,沒有深思獨裁者失勢後對地區的影響。事實上,儘管獨裁者惡行纍纍,但鉗制教派衝突的力量一被推翻,教派衝突便在中東陸續爆發,兩派信眾各自發動「聖戰」,旨在剷除在位的「異端」。


西方空談解放 釀惡性循環

格連直斥西方領袖對中東社會及民主前景的想法幼稚,過分簡化伊拉克社會的複雜問題,胡亂摧毁了穩定阿拉伯地區的穩定力量。他形容西方介入伊拉克、利比亞與敘利亞均是「災難性錯誤」。


英國知名左翼作家瓊斯(Owen Jones)則認為,英美政府2003年面對反戰人士與專家對戰爭後果的警告仍一意孤行,進軍「解放」伊拉克,結果令教派衝突激化,死傷慘重,局勢甚至比薩達姆主政時更惡劣,甚至形成惡性循環:西方對敘利亞反對派以至沙特、卡塔爾等專制國家的支持,反成為ISIS的助力,伊拉克以至整個中東將不斷分裂。如今局面說明此前反戰人士並非過慮,但慘劇已成難以阻止的噩夢,只能盼未來不要再犯同樣錯誤。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