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01年手機醫生事件暴露醫醫相衛,由此觸發公眾要求醫委會改革,建議擴大醫委會,委員由28人增至32人,增加4名非業界人士,聆訊委員會主席由一名退休法官擔任。然而,至今13年並無進展,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指建議遭不同的利益團體反對,政府認為修例不易通過,改革已胎死腹中。
欲增非業界顧問 縮等候時間
劉允怡說,醫委會過去在改革方面面對不少阻力,因修改法例涉及不同利益集團,不同團體有不同意見,當年改革建議未取得共識,令更改法例程序有困難。
他已致力改善公眾詬病醫委會的問題,如聆訊拖得太長,以及執照醫生考試透明度太低。他已游說委員支持增加10名非業界審裁顧問,加開聆訊時段縮短等候聆訊時間,又建議由港大及中大兩間醫學院協助設立網上資訊中心,提供考試範圍供考生參考。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說,醫委會把增加非業界委員之意見拖垮,但劉美娟兒子之死再顯露醫委會醫醫相衛、對犯事醫生判兩年停牌量刑太低,與市民的期望有很大距離,只會加深公眾要求加強監管醫生。
欲增非業界顧問 縮等候時間
劉允怡說,醫委會過去在改革方面面對不少阻力,因修改法例涉及不同利益集團,不同團體有不同意見,當年改革建議未取得共識,令更改法例程序有困難。
他已致力改善公眾詬病醫委會的問題,如聆訊拖得太長,以及執照醫生考試透明度太低。他已游說委員支持增加10名非業界審裁顧問,加開聆訊時段縮短等候聆訊時間,又建議由港大及中大兩間醫學院協助設立網上資訊中心,提供考試範圍供考生參考。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說,醫委會把增加非業界委員之意見拖垮,但劉美娟兒子之死再顯露醫委會醫醫相衛、對犯事醫生判兩年停牌量刑太低,與市民的期望有很大距離,只會加深公眾要求加強監管醫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