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康家庭﹕3歲前眼疾有迹可尋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1日 21:35
2014年06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的孩子不常玩智能手機、不看電視,近視遠視跟他無關。」若爸媽有這個想法便錯了。孩子一些先天的眼部發育問題,我們平常根本難以察覺,但若耽誤了治療,或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視力。


出生大多有遠視

原來很多小朋友出生時都有遠視,只是做父母的都察覺不到。眼科專科醫生余珊表示,初生嬰兒的視力只有正常成人的三至四成,大部分兒童在出生時都有遠視。這是因為嬰幼兒眼部發育未完成,眼軸比成年人短,所以觀看物件時,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後方,未能清晰聚焦。但大約6、7歲後,眼球發育完成,一般情况下會回復正常,遠視隨之遞減。當然孩子也有機會因遺傳、日常眼睛護理、生活習慣等因素,引致視力問題。


兩眼度數差距遠 可致弱視

那麼,應如何鑑定小朋友的遠視正不正常?余珊指兒童遠視度數在400度以下而沒有散光,可每兩三個月定期檢查視力,觀察度數變化;但若遠視超過400度的話,便會影響孩子觀看近物,由於3至4歲是眼部發展的高峰期,若他們在這階段未能看清物件,眼球所受的刺激也隨之減少,這會影響其正常發展,必須戴眼鏡矯視。「此外,也要視乎兩隻眼球的度數差別,如果相差超過150度,孩子會不自覺地用度數較淺的眼睛看東西,長期使用一隻眼睛也可能導致弱視,這個情况也需要用眼鏡來矯正。」


余珊說,造成弱視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或病理性原因、斜視和屈光異常三大類。


(1) 生理或病理性原因﹕現時,醫生會在嬰兒出生後檢查他們的眼部結構是否正常,一般能驗出較常見的結構性問題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眼瞼下垂、視網膜脫落等,這些情况都屬於生理或病理性原因,會按情况決定做手術或定期觀察。


(2) 斜視﹕斜視分內、外斜視和上、下斜視,較明顯的先天性內斜視(俗稱鬥雞眼),在嬰兒出生時便可發現,可透過外科手術矯正;至於後天性內斜視和外斜視,通常在孩子兩三歲左右出現,可透過眼鏡矯正。


(3) 屈光異常﹕遠視、近視,甚至是散光等視力問題,屬於屈光不正,可能需要較遲才可發現。由於視力檢查需以互動形式進行,而幼兒表達能力、認字能力及合作性也較差,所以一般來說,要3歲以上才能驗出兒童有沒有嚴重視力問題。


留意看物有否瞇眼靠近側頭

家長可能會問,嬰幼兒表達能力有限,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眼部問題?部分問題不像斜視、眼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般有明顯的外觀病徵,是否要等到子女4歲,到母嬰健康院接受例行檢查才可得悉呢?余珊解釋﹕「家長可在孩子3歲時,主動帶他們做視力檢查。此外平日可留意子女觀看物件和風景的習慣,例如有沒有瞇起雙眼,或者喜歡靠近物件或側着頭來看。在嬰兒時期,也可在給予他們玩具時觀察其反應。」


她又指家長若發現孩子視力有問題,應及早正視和糾正,不要嫌配戴眼鏡麻煩,也別以為可以等長大後做激光矯視來回復視力。「激光矯視一定要在眼球生長穩定、並超過18歲後才可進行,然而它只能減低角膜的弧度,不能除去眼疾的問題。」


■家長分享

戴眼鏡數月 遠視600度變400度

現時本港母嬰健康院會為已登記的兒童,在4歲時提供視力檢查。4歲半的Issac正是經過健康院檢查證實患有較深的遠視。「檢查時,醫生要他坐在椅上,讀出掛在牆上跟他有一段距離的字。那些字有大有小,去到某個較小字體,他已看不到。後來醫生用尺去度他的眼球長度,又給他看一些旋轉中的物件,已跟我說,他每隻眼應該有600度遠視。」


Issac媽媽聽後心情十分低落,因為平日觀察兒子看東西,也發現不到有特別問題,後來才慢慢想起,他閱讀時總愛把書靠得很近。兒子後來被轉介至公立醫院眼科專科驗眼,之前,媽媽更特地帶他到私家醫院的眼科中心驗眼。「兩次都證實Issac有遠視,然而第一次驗時,醫生說他每隻眼有600度,幾個月後到政府再驗,已跌至400度,不過還是需要配戴眼鏡糾正。他很愛打網球,我擔心這會為他帶來不便,但為了將來的視力,也不能不戴。」


文﹕顏燕雯

圖﹕胡景禧、受訪者提供

小模特兒﹕李卓凝、李芯叡

編輯:麥少菁

美術:Money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