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碳排放極低,水電很環保,這是常識。但國家崇尚「中國特色」,有時「常識」並不適用於中國。有中國特色的水電發展,環保嗎?是一個大問號。
特區政府諮詢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從內地南方電網買電方案,似乎甚受重視。據環境局資料,南方電網之能源組合,現時有32%水電,尚會逐步增加。預計2020年後,南方電網超過一半供電來自非化石能源,按趨勢,仍以「西電東送」,來自四川雲南山區的水電為主。
筆者過去多次到大西南深山,目睹水電工程的驚人規模;當地的「壩業」,規劃發電量最少為三峽工程的6倍,由大渡河、金沙江至瀾滄江,以狂風掃落葉姿態,幾近全流域開發,嵯峨大山之中,主幹流裏奔騰的河水已消失,水庫與發電站,首尾相連,用水電集團術語,叫「用盡每一寸水頭」,河流已變成「梯級電站」,如大渡河數百公里河道,全是大工地。水電集團「跑馬圈水」,大城小鎮被淹沒、居民家園被摧毁遭逼遷、山河破敗;你見到的,是時代的瘋狂,人定勝天的奇想。
或許有人會說,工程完成後,環境可以修復。先不說當地山勢陡峭,常有山崩落石、地震災害,影響水庫壽命與安全。更離譜的是,大費周章破壞山河、未做環評就開工而煉成的龐大發電能力,竟然供過於求,而且規劃失衡,電網未建好,央企與地方政府博弈,又未傾掂數,水電無辦法輸出,要「棄水」,不能用作發電。
據內地傳媒引述中國電力聯合會資料,去年單是雲南「棄水」,就白白流失240億度電,相當於一個龍頭電站一年的發電量。水電大躍進下,內陸省市為求「消納富餘電力」,千方百計以優惠電價,於偏遠山區引入高耗能高污染如電解鋁產業,又以低價鼓勵工業大戶消耗電力,建成全國大小城區的空置「鬼城」,製造廉價卻非必須的消費品,一切化成GDP,成為發展是硬道理的唯一指標。
「水電環保」圖騰養活開發巨獸
也許又有人認為,既有剩餘電力,香港幫忙用一些,豈非兩全其美?這想法有道理,但未免有點天真。水電集團的大計,已伸延至川滇藏深山的最後淨土,「水電環保」的圖騰,養活一群遇山開山,瘋狂開發的巨獸。內地工程界,素有「草樓、銀路、金橋、鑽石壩」之說,意指建樓只賺到「草」,築橋賺到「金」,而築壩則由於規模龐大,要大規模開山劈石,築橋修路,兼建新城拆遷水庫移民,工程龐雜,賺的錢是「鑽石」級。
精銳的工程師團隊、超巨型的運輸與建壩機械,是產業鏈、也是獵食鏈,電力利益集團,不可能停下,有更多的電費供養,客觀效果正是鼓勵他們大踏步前行,進一步踐踏山河。
世上沒有一種又便宜又環保又絕對安全的發電方式,中國式水電的破壞力,不如燒煤造成空氣污染般易見,亦不如核電廠出事般驚心。但這種不理人文、不顧山河、不管效益;言必「大戰略」、「劃時代」、「跨越式」的規劃裏,公眾諮詢近乎零,環境評估形同虛設。香港應否以每年數百億電費,供養這條千瘡百孔的利益鏈,值得深思。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特區政府諮詢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從內地南方電網買電方案,似乎甚受重視。據環境局資料,南方電網之能源組合,現時有32%水電,尚會逐步增加。預計2020年後,南方電網超過一半供電來自非化石能源,按趨勢,仍以「西電東送」,來自四川雲南山區的水電為主。
筆者過去多次到大西南深山,目睹水電工程的驚人規模;當地的「壩業」,規劃發電量最少為三峽工程的6倍,由大渡河、金沙江至瀾滄江,以狂風掃落葉姿態,幾近全流域開發,嵯峨大山之中,主幹流裏奔騰的河水已消失,水庫與發電站,首尾相連,用水電集團術語,叫「用盡每一寸水頭」,河流已變成「梯級電站」,如大渡河數百公里河道,全是大工地。水電集團「跑馬圈水」,大城小鎮被淹沒、居民家園被摧毁遭逼遷、山河破敗;你見到的,是時代的瘋狂,人定勝天的奇想。
或許有人會說,工程完成後,環境可以修復。先不說當地山勢陡峭,常有山崩落石、地震災害,影響水庫壽命與安全。更離譜的是,大費周章破壞山河、未做環評就開工而煉成的龐大發電能力,竟然供過於求,而且規劃失衡,電網未建好,央企與地方政府博弈,又未傾掂數,水電無辦法輸出,要「棄水」,不能用作發電。
據內地傳媒引述中國電力聯合會資料,去年單是雲南「棄水」,就白白流失240億度電,相當於一個龍頭電站一年的發電量。水電大躍進下,內陸省市為求「消納富餘電力」,千方百計以優惠電價,於偏遠山區引入高耗能高污染如電解鋁產業,又以低價鼓勵工業大戶消耗電力,建成全國大小城區的空置「鬼城」,製造廉價卻非必須的消費品,一切化成GDP,成為發展是硬道理的唯一指標。
「水電環保」圖騰養活開發巨獸
也許又有人認為,既有剩餘電力,香港幫忙用一些,豈非兩全其美?這想法有道理,但未免有點天真。水電集團的大計,已伸延至川滇藏深山的最後淨土,「水電環保」的圖騰,養活一群遇山開山,瘋狂開發的巨獸。內地工程界,素有「草樓、銀路、金橋、鑽石壩」之說,意指建樓只賺到「草」,築橋賺到「金」,而築壩則由於規模龐大,要大規模開山劈石,築橋修路,兼建新城拆遷水庫移民,工程龐雜,賺的錢是「鑽石」級。
精銳的工程師團隊、超巨型的運輸與建壩機械,是產業鏈、也是獵食鏈,電力利益集團,不可能停下,有更多的電費供養,客觀效果正是鼓勵他們大踏步前行,進一步踐踏山河。
世上沒有一種又便宜又環保又絕對安全的發電方式,中國式水電的破壞力,不如燒煤造成空氣污染般易見,亦不如核電廠出事般驚心。但這種不理人文、不顧山河、不管效益;言必「大戰略」、「劃時代」、「跨越式」的規劃裏,公眾諮詢近乎零,環境評估形同虛設。香港應否以每年數百億電費,供養這條千瘡百孔的利益鏈,值得深思。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