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大家好!香港沒有天然資源,香港發展主要靠「人」。「人」的質素決定了香港社會發展的水平,而與任何其他社會一樣,香港社會未來的發展質素和水平是取決於我們青少年的質素和水平。因此,本屆特區政府十分關注青少年培養的方方面面,我們培養青少年不單是注重青少年人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本屆特區政府成立兩年以來,我們在兩次的《施政報告》的封面都是用少年人和青年人做我們圖片裏面的主角。
近年,由於我們大學教育的發展,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青年朋友越來越多,青年的畢業生也越來越多。社會上有一種這樣的聲音,說我們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的職位不增加,是否會出現一種「人浮於事」的情況,我們是否應該考慮限制我們大學學額的增長,因此限制我們青年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
我持一個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剛才的講法是一種消極的講法,積極的講法和做法應該是我們增加青年人在接受大學教育之後,他們事業發展的機會。
香港社會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我們在大學裏面提供全面的不同學科給青年人選擇,因此我們很有需要,不單從就業職位的數目方面來考慮,我們亦要考慮到怎樣可以擴闊我們青年人在讀了不同學科後,可以在不同領域裏面發展;而由於香港經濟的結構比較單一,因此我們很有需要,亦需要社會各界,包括我們的學校、家長和學生,能夠一起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尋找他們的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中國內地不單是在地理上最接近香港的地方,中國內地不單是我們國家組成的其中一部分,而中國內地同時是我們最重要、最大,而且潛質非常好的一個經濟發展夥伴。因此,我們在鼓勵我們的青年朋友走出「鯉魚門」的同時,亦請他們考慮他們在內地的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機會。
為了這個原因,我們的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在去年推出了專款專項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鼓勵社區團體為青年提供更多前往內地實習的機會。參與的青年朋友可以親身體驗內地的生活、社會和職場實況,加深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和發展機會的認識,並且藉此累積工作經驗以增強他們的就業優勢。這個計劃推出後,反應非常熱烈,最後共撥出約2,400萬元,資助38項內地的實習計劃,一共約有1,700名學生受惠,而在座的大部分同學也是獲得這個計劃資助的項目參加者。今日這個啟動禮讓各位實習計劃的主辦機構和實習生得以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學習,亦標誌着本港青年內地實習計劃邁進一個新里程。
有機會參加這個計劃的,應該說是我們香港大學生當中的「幸運兒」。因為大家都讀過中學,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中學期間,雖然有一些到內地的交流計劃,但參加的同學人數和在幾年的中學生涯中的次數都不多。我們不妨從這些數字可以看看,香港一共有40萬名中學同學,如果我們要在六年的中學生涯當中,為每一位中學同學都安排一次機會到外邊,包括中國內地,去體驗一下、交流一下,我們大概每年就需要安排七萬名中學同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和行政工作。即使我們每年可以安排到七萬個同學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只可以為六年中學生涯當中的同學安排一次機會讓他們到內地看看。大學生,我們能夠安排工作機會給他們、實習的機會給他們,這個更加是大的工程。
所以,我在這裏要感謝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安排這些內地的實習崗位,也要感謝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在過程中的積極協調,這個工作量大家可以想像是非常龐大的。再加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一眾委員和在座各個機構的悉心策劃,為各個同學提供這次實習機會,促進本港和內地的交流互動。我期望日後社會上會有更多類似的實習交流活動,使我們的青年人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內地的發展,同時把握好內地發展的機遇,使各位青年人都可以一展所長。一如我們今年的《施政報告》那三句說話的其中一句,這三句說話就是:「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讓香港得以發揮。」既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好好打拼,也為國家作出貢獻。
最後,我祝各位同學一切順利,有一個充實難忘的暑假,亦希望大家,通過大家與身邊同學、朋友、家人的交流,將大家在這個實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寶貴經驗和所見、所想、所聞與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6月10日出席「築夢香港.追夢神州」青年就業論壇暨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工程啟動禮的致辭全文。)
大家好!香港沒有天然資源,香港發展主要靠「人」。「人」的質素決定了香港社會發展的水平,而與任何其他社會一樣,香港社會未來的發展質素和水平是取決於我們青少年的質素和水平。因此,本屆特區政府十分關注青少年培養的方方面面,我們培養青少年不單是注重青少年人在學校所受的教育。本屆特區政府成立兩年以來,我們在兩次的《施政報告》的封面都是用少年人和青年人做我們圖片裏面的主角。
近年,由於我們大學教育的發展,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青年朋友越來越多,青年的畢業生也越來越多。社會上有一種這樣的聲音,說我們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的職位不增加,是否會出現一種「人浮於事」的情況,我們是否應該考慮限制我們大學學額的增長,因此限制我們青年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
我持一個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剛才的講法是一種消極的講法,積極的講法和做法應該是我們增加青年人在接受大學教育之後,他們事業發展的機會。
香港社會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我們在大學裏面提供全面的不同學科給青年人選擇,因此我們很有需要,不單從就業職位的數目方面來考慮,我們亦要考慮到怎樣可以擴闊我們青年人在讀了不同學科後,可以在不同領域裏面發展;而由於香港經濟的結構比較單一,因此我們很有需要,亦需要社會各界,包括我們的學校、家長和學生,能夠一起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尋找他們的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中國內地不單是在地理上最接近香港的地方,中國內地不單是我們國家組成的其中一部分,而中國內地同時是我們最重要、最大,而且潛質非常好的一個經濟發展夥伴。因此,我們在鼓勵我們的青年朋友走出「鯉魚門」的同時,亦請他們考慮他們在內地的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機會。
為了這個原因,我們的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在去年推出了專款專項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鼓勵社區團體為青年提供更多前往內地實習的機會。參與的青年朋友可以親身體驗內地的生活、社會和職場實況,加深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和發展機會的認識,並且藉此累積工作經驗以增強他們的就業優勢。這個計劃推出後,反應非常熱烈,最後共撥出約2,400萬元,資助38項內地的實習計劃,一共約有1,700名學生受惠,而在座的大部分同學也是獲得這個計劃資助的項目參加者。今日這個啟動禮讓各位實習計劃的主辦機構和實習生得以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學習,亦標誌着本港青年內地實習計劃邁進一個新里程。
有機會參加這個計劃的,應該說是我們香港大學生當中的「幸運兒」。因為大家都讀過中學,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中學期間,雖然有一些到內地的交流計劃,但參加的同學人數和在幾年的中學生涯中的次數都不多。我們不妨從這些數字可以看看,香港一共有40萬名中學同學,如果我們要在六年的中學生涯當中,為每一位中學同學都安排一次機會到外邊,包括中國內地,去體驗一下、交流一下,我們大概每年就需要安排七萬名中學同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和行政工作。即使我們每年可以安排到七萬個同學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只可以為六年中學生涯當中的同學安排一次機會讓他們到內地看看。大學生,我們能夠安排工作機會給他們、實習的機會給他們,這個更加是大的工程。
所以,我在這裏要感謝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安排這些內地的實習崗位,也要感謝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在過程中的積極協調,這個工作量大家可以想像是非常龐大的。再加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一眾委員和在座各個機構的悉心策劃,為各個同學提供這次實習機會,促進本港和內地的交流互動。我期望日後社會上會有更多類似的實習交流活動,使我們的青年人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內地的發展,同時把握好內地發展的機遇,使各位青年人都可以一展所長。一如我們今年的《施政報告》那三句說話的其中一句,這三句說話就是:「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讓香港得以發揮。」既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好好打拼,也為國家作出貢獻。
最後,我祝各位同學一切順利,有一個充實難忘的暑假,亦希望大家,通過大家與身邊同學、朋友、家人的交流,將大家在這個實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寶貴經驗和所見、所想、所聞與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6月10日出席「築夢香港.追夢神州」青年就業論壇暨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工程啟動禮的致辭全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