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清晨5點自回龍觀家中趕乘地鐵13號線首班車至西直門,約6點到達在動物園世紀天樂100多呎的攤位,招呼來自河南、山西等地形形色色的批發商入貨,下午4點才收檔回家……這就是在「動批」工作逾10年、如今近50歲東北人王亞萍的日常生活。
「動批」,是北京人對「動物園批發市場」的簡稱,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北京市內大型污染企業、人力密集產業、製造企業即將外遷的消息紛至沓來,與「動批」同樣難逃搬遷命運的還有已分別簽約保定白溝的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及簽約保定高碑店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據稱,10年來北京外來人口近七成為零售批發、製造業、餐飲業及建築業從業者,其中以零售批發業人口增速最快,佔全市就業人口11.6%;市內22個大型小商品批發市場被視為集聚人口、交通擁堵的癥結,故成為優先遷出產業及北京市今年重點任務。
在京扎根 拒搬河北
按王亞萍的話,她「算是在北京扎根了」。去年底「動批」要搬遷河北的消息着實讓她緊張了一把,但今年初還是按期交了每月萬餘元的攤位費,「我想來想去估摸搬也得兩三年以後了,到時大不了不做,家業都在北京怎麼搬?」相較王亞萍,在「動批」做了8年、不到30歲的雷姐卻顯得更從容,現在她與熟客都是靠微信聯繫、選衫、發貨,「如果真搬,在北京家裏也能做生意!」
河北配套不及京 爭搶項目
但在河北一間信息技術公司做經理的王建穎就對本報指出,河北省交通配套和北京不能比擬,商城搬來容易,但市場搬來難。且他預測,「由於如今微信、微博等電商對傳統批發零售業的衝擊,實體小商品批發市場或在3、5年內會消失」,故想以此轉移京城外來人口或會是無用功。
大紅門批發市場的搬遷被白溝列為「亮點工程」。當地政府對新商城免租5年,更不惜影響客源將市內箱包批發市場移至18公里郊外,但最終大紅門重要商戶仍轉往離京較近的永清而非白溝。有接近保定市委人士對本報稱,「太難了,保定20多個縣一年也拿不到兩項目,一有項目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但少污染、有助GDP的項目大家爭破頭」。
當地淶水縣政府一工作人員亦稱,「目前北京有意轉移的都是人口密集、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高科技、無污染產業特別少,還要和省內及天津搶」,他希望北京能放些「有油水的真項目」。
「京津冀一體」 人口考慮優先
但據消息人士透露,早在30年前已提出的「京津唐(山)」國土規劃,耽擱多年後,「京津冀一體化」再次以國家戰略出現,「就是因為北京的人口問題」,所以優先轉移的也將是人口密集產業,中央考慮的第一步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北京城市容量已養不起這麼多人了。
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曾稱,京津冀一體化排斥人口不是好辦法,有份起草規劃的專家亦表示,不大可能採納北京提出向河北疏散500萬城市居民的建議。
(走馬京津冀-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